《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设计》面向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学员开设,旨在提升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和课程评价三大核心能力。本课程注重培养心育教师的高共情能力和高带领能力,以及心育味心育课的设计创新能力,使得心育教师能够在心育课堂为学生情绪、认知、行为的改变与发展制造心理空间,建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润泽环境。
本课程围绕心育课五大核心问题,打造了二十一招式,让心育理论更具脉络化和可操作;引入最新脑科学和传播学原理改进设计原理,使创新设计成为可能;将辅导技术和教学技术融合改造,使辅导技术在心育课堂更好用;精选一线名师和本硕生国家级教学竞赛获奖作品作为经典教学案例,对其设计要领、实施技巧进行精准分析,更容易让初学者迁移应用。本课程开发了一整套核心知识点的配套资源便于学习者自学自查:核心知识点视频(31个,660分钟)、每章导学资料(10套)、章节测验(6套)、试题库(150道)等。
1.知识目标
(1)深度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应然和实然水平,切中青少年发展痛点;
(2)深刻理解心育课设计理念,能将心育主题理论操作化,变成解决痛点的应对方法;
2.能力目标
(1)训练高共情和高带领的课堂操作能力,创造改变发展的心理空间;
(2)提升心育课程开发与设计创新、评价反思、科学研究能力;
3.素养目标
(1)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德树人教学素养;
(2)强化“心里有学生、眼里有学生、话里有学生”的心育素养。
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能独立克服设计瓶颈,本课程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改编了一系列课堂活动范式,跨域改进了一些课堂操作技术。
① 改进教学设计技术
在教学设计技术上,本人经过几年大赛指导摸索和实践检验,从理论上借鉴了最新脑科学成果,融合了传播学原理,开发出切中“心理需求靶心”的设计原理——三点式教学设计:首先按大脑的需求功能找痛点(学生实际问题),再按思维功能抓痒点(解决问题的科学策略),最后按感受功能发现惊叹点(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体验,促发积极主动使用科学策略,改变认知及行为)。
针对主题选择与实际问题匹配的教学难点,提出了双线技术和不同学段主题选择的金字塔模型,提出主题选择查看学生发展应然线和实然线,并研发了应然线主题备选表和实然线主题备选表。这些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支架式指导。
② 改进课程操作技术
本课程跨域改进了一些课程操作技术,比如,将逻辑层次提问技术改造成上三层与下三层循环提问模式,使其操作步骤更为清晰,带领力量更为强大。改进了平衡轮技术,使其应用领域更广。将度量衡提问技术改进为行动版,让课堂效果和带领力量更为直观。
1、教育部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2、许思安主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组织》(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
3、刘宣文、赵晶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
4、俞国良主编《心理健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5、俞国良主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6、全国一师一优课网站部优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视频:https://1s1k.eduyun.cn/portal/html/1s1k/index/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