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课程,是2016年以来“孝通实验班”入门基础课(孝通实验班是一个以“费孝通”先生命名,综合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工作、人口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的新型通识教育实验班级)。本课程主要在每年的秋季学期开设,授课对象是孝通班的大一新生(也可对社会学、民族学、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开设),同时也非常适合跨专业研究生选修、辅修。所对应的线下课程开课三年以来,广受学生好评,成功的促进了学生对人类学、民族学以及社会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并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专业经典著作的兴趣。
本课程由“入门知识”与“经典导读”两大部分构成。在讲述完第一章有关人类学学科性质与基础概念之后,讲述有关人类学研究的八大面向或八种思维、八种方法,分别是:整体性、比较性、相对性、结构性、全球性、阐释性、应用性、反思性等,并辅以八种形式的经典导读。篇章结构如下。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人类学的学科内涵与性质;第二节 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之文化;第三节 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之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第二章 整体性面向:第一节 文化的整体图像与整体性视角的三大维度;第二节 整体性面向经典导读《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第三章 比较性面向:第一节 文化比较的视野价值与切入点;第二节 比较性面向经典导读《森林人》。第四章:第一节 人类学为何反对中心主义;第二节 相对性面向经典导读《萨摩亚的成年》。第五章 结构性面向:第一节 我们如何观察或领悟社会结构;第二节 结构性面向经典导读《学做工》。第六章 全球性面向:第一节 我们面对着一个怎样的世界;第二节 全球性面向经典导读《全球猎身》。第七章 阐释性面向:第一节 “这样做”意味着什么;第二节 阐释性面向经典导读《芒市边民的摆》。第八章 应用性面向 第一节 人类学的现实关怀;第二节 应用性面向经典导读-费孝通的现实关怀。第九章 反身性面向:第一节 人类学者如何反诸己身;第二节 反身性面向经典导读《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第十章 结语 人类学的知识使命。
作为一门本科实验改革的课程,最大优势有三点:一是跨专业的知识面,将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融为一体,并以系统、简明的方式讲授;二是基础知识与经典阅读相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的传递与专业经典的导读并置,交替讲授;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的现实应用,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文化的直接兴趣与热爱。此外,本课程的优势是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素养积累,而且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促进他们对身边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敏感性,因此本课程既是一门深入浅出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可以选修的通识课程。
第二章 整体性面向
2.1 文化的整体图像与整体性视角的三大维度
2.2 整体性面向经典导读《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第一章 导论
1.1 人类学的学科内涵与性质
1.2 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之文化
1.3. 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之:田野调查与民族志
第三章 比较性面向
3.1 文化比较的视野价值与切入点
3.2 比较性面向经典导读《森林人》
第四章 相对性面向
4.1 人类学为何反对中心主义
4.2 相对性面向经典导读《萨摩亚的成年》
课程讨论“相对性面向”
第四章 作业
第四章 单元测验
第五章 结构性面向
5.1.1 我们如何观察或领悟社会结构(上)
5.1.2 我们如何观察或领悟社会结构(中)
5.1.3 我们如何观察或领悟社会结构(下)
5.2 结构性面向经典导读《学做工》
课程讨论“结构性面向”
第五章 单元测验
第五章 单元作业
第六章 全球性面向
6.1.1 我们面对着怎么样的一个世界与问题(上)
6.1.2 我们面对着怎么样的一个世界与问题(下)
6.2 经典导读《全球猎身》
课程讨论“全球性面向”
第六章 作业
第六章 单元测验
第七章 阐释性面向
7.1.1 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上)
7.1.2 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下)
7.2 阐释性面向经典导读《芒市边民的摆》
课程讨论“阐释性面向”
第七章 作业
第七章 单元测验
第八章 应用性面向
8.1 人类学的现实关怀
8.2 应用性面向经典导读-费孝通的现实关怀
课程讨论“应用性面向”
第八章 单元测验
第八章 作业
第九章 反身性面向
9.1 人类学者如何反诸己身
9.2 反身性面向经典导读《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
课程讨论“反身性面向”
第九章 作业
第九章 单元测验
第十章 结语
10.1 人类学的知识使命
第十章 作业
第十章 单元测验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