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教授曾经指出:“我们希望学生到学校来主要是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所学的课程也好,专业也好,无非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训练大家掌握这种方法。”应用型本科较之综合性本科教育,除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育,在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潜质的培育方面应该是相通的,“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电子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学习,相对于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深入展开。一是,现代的电子电气技术无一不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展开的,这不仅包含实践操作,而且包括一定程度的开发和设计内容,基本的电路开发、设计能力,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实际技术能力的具体体现。二是,Multisim仿真软件电路设计与实验可以同步进行,边设计边实验,直观易学、使用方便,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外的教育界和电子电气技术领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流行的EDA软件之一,综合制定设计方案、计算机仿真设计和检测、实物制作和调试,已成为当今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一般程序。三是,以自主研发、技术拓展的设计制作与检测实验取代传统依葫芦画瓢的纯验证型实验已成趋势。为此,我们将源自社会实际的项目,结合“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电子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需要和特色,提炼加工、抽象、编辑为相应的电子线路仿真设计与实验实例,以案例讲解为辅,以设计应用为主,线上线下与广大学习者一起交流、探讨,以对接“中国制造2025”计划,培养创新人才。
为激活内在的潜质,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我们将以设计制作项目为主的测验、作业、考试等,分解为基本要求、一级拓展和二级拓展等不同层次的设计与实验要求,倡导一个项目、多种解决方案,高端引领、引入竞争、鼓励创新,人尽其才,努力使各个层次的学习者通过学习都能从中获益、都能成功、都有收获。为培育不断创新的工程思维,我们提倡学习者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研究交流、启发思维、智慧碰撞、精益求精,互相促进,制定方案,进行计算机Multisim电路仿真设计,编辑设计报告。并要求设计程序及依据、文字编辑排版、表格表头、数理依据公式编辑、仿真设计电路图片图题、检测数据、分析总结等要素一应俱全。反对不加思考的抄袭、复制和粘贴。然后由教师检测、验收、交流点评(评分)。
为促进学习,使学习者学有所获,本课程除例行的讲解、讨论、练习外,还以附件的形式提供了大量的设计电路文档、仿真功能检测录屏及制作实物功能演示视频,供广大学习者自行查看,以满足高校教学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以为学习者开拓视野、提供辅助。
以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电子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相应的 电子线路 Multisim 仿真设计与实验实例为载体, 实践所学知识的应用,以激活学习者的内在潜质、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增强专业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强化工程素质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培育 、 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在进行或已经告一段落的“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学习者。
1. 王连英.电子线路仿真设计与实验(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1
2. 王连英.电子线路仿真设计与实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6
3. 王连英.Multisim12电子线路设计与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4. 邱关源.电路(第5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5. 秦曾煌.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6. 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
7.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8. 耿苏燕、周正、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9
9.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
10.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
11. 杨志忠、卫桦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
12. 何建新、高胜东.数字逻辑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13. 劳五一.模拟电子电路分析、设计与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14.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
由于本课程的练习作业与考试题目是以主观题为主要题型,有一定的难度和高度,许多学习者望而生畏、畏缩不前。其实,再难再高的题目也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内容组合而成,只要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动手去做,没有不成功的。更何况,只有通过自己艰苦努力完成的东西才有意义,才能不断地提高、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