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源性寄生虫病、机会性寄生虫病、输入性寄生虫病感染率不降反升。通过本课程学习,你可以有以下收获:
1、了解各种常见人体寄生虫的感染方式、感染途径及主要症状,掌握这些寄生虫病的诊防治方法,为健康生活提供知识保障。
2、帮助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衔接基础与临床,掌握寄生虫病的诊防治方法,全面提升实践能力。
二、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讲授人体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诊断方法、流行规律与防治原则等专业知识,为寄生虫病的诊、防、治提供指引;宣传寄生虫病的诊防治方法,为人民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三、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1. 精美制作的微课按知识点讲授课程内容,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便利。能满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检验技术、中医药学等不同层次的选课需求。
2.“名师讲堂”追踪热点,引导学习、教学、防治、科研的前沿信息;
3. 全套的“实验标本观察与实验操作”视听指导,实现虚拟实验室内的实践与观察,不进实验室也能轻松获得各种寄生虫的形态与病理标本特征,掌握重要寄生虫检验的操作要点。
《医学寄生虫学》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础与桥梁课程,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本课程以我国及全球重要的人体寄生虫为授课内容,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全面培养学生“寄生虫病诊防治”的综合能力。
1. 绪论 (Introduction to Medical Parasitology)
1.1 医学寄生虫学的定义与寄生虫的危害
1.2 宿主与寄生虫的关系与宿主的分类
1.3 寄生虫的生活史与命名
1.4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5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1.6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控
《绪论》PPT
《绪论》重点与难点
参考书
课堂讨论
《绪论》测试
2. 医学线虫 (Medical Nematodes)
2.1 铁线虫“入侵”——医学线虫概述( Introduction to medical nematode)
2.2 亲密的敌人——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2.3 胃镜下蠕动的“血管”——钩虫(Hook worm)
2.4 东方睡美人之虫祸——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
2.5 难言之隐“屁股虫”——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2.6 螺宴惹得“祸”——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
2.7 “剁生”引发的里急后重式腹泻——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2.8 蚊叮咬引起的象皮肿乳糜尿——丝虫(Filaria)
2.9 线虫部分重点与难点
课堂讨论
医学线虫单元测试
3. 医学绦虫((Medical Cestodes)
3.1医学绦虫概述
3.2 “米猪肉“亦杀人——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
3.3 烤牛排与寸白虫——牛带绦虫(Tania saginata)
3.4 草原上的虫癌——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3.5 误食甲虫感染绦虫——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与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asis diminuta)
3.6 体内游走的绦虫——曼氏裂头绦虫(Spirometra mansoni)
3.7 绦虫部分重点与难点
课堂讨论
医学绦虫单元测验
4. 医学吸虫 (Medical Trematodes)
4.1 医学吸虫概述
4.2 鱼生惹的祸——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4.3 脑肺里的虫虫隧道——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4.4 移动的皮下包块——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
4.5 华佗无奈小虫何——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4.6 生吃水生植物悔断肠——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4.7 吸虫部分重点与难点
课堂讨论
吸虫纲单元测试
5. 医学原虫 (Medical Protozoa)
5.1 医学原虫概述
5.2 吃出的痢疾与肝肺脓肿——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alytica)
5.3 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5.4 原虫引发的性病——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5.5 昆虫叮咬引发东方疖黑热病——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
5.6 罪责难逃的宠物猫——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5.7 “打摆子”遇上青蒿素——疟原虫(Plasmodium)
5.8 原虫部分重点与难点
课堂讨论
医学原虫单元测试
6. 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Arthropodes)
6.1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6.2 地球上最庞大的种族——昆虫纲简介
6.2.1 人类第一动物杀手——蚊(Mosquito)
6.2.2 贪食的病原体仓库——蝇(Fly)
6.2.3 鼠疫使者——蚤(Flea)
6.2.4 殖民衣服毛发的小魔星——虱(Lice)
6.2.5 传播黑热病的罪魁——白蛉(Sand fly)
6.3 毒腠攻犹易,焚心疗恐迟——蛛形纲简介
6.3.1 叮咬吸血致病传病的八足怪——蜱(Tick)
6.3.2 青春痘酒糟鼻的肇事者——蠕形螨(Follicle mite)
6.3.3 皮肤地道的挖掘者——疥螨 (Scab mite)
6.3.4 何为“别来无恙”——恙螨 (Chigger mite )
6.3.5 吸入性哮喘的根源——尘螨 (Dust mite)
6.4 节肢动物部分重点与难点
课堂讨论
医学节肢动物测试
7. 追踪热点:名师讲堂 (拓展学习)
7.1 吴忠道教授: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
7.2 陈启军教授:青蒿素的发现之路与抗药性现状,疟原虫的入侵及免疫逃避
7.3 周晓农教授:中国血吸虫病与疟疾消除之路
7.4 朱淮民教授:疑难寄生虫病检查策略
7.5 徐文岳、赵亚、朱淮民教授:虫媒与虫媒病防控的现状与展望
8. 实验指导:形态观察与操作
8.1 医学线虫(Medical Nematodes)
8.1.1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8.1.2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trichiura)
8.1.3 钩虫(hookworm)
8.1.4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8.1.5 丝虫(Filaria)
8.1.6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stercoralis)
8.1.7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8.1.8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ilus cantonensis)
8.2 医学绦虫(Medical Cestodes)
8.2.1 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
8.2.2 牛带绦虫 (Tania saginata)
8.2.3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
8.2.4 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mutilocularis)
8.2.5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
8.2.6 孟氏裂头绦虫(Spirometra mansoni)
8.3 医学吸虫(Medical Trematodes)
8.3.1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8.3.2 布氏姜片吸虫(Faciolopsis buski)
8.3.3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8.3.4 斯氏狸殖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
8.3.5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8.4 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
8.4.1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8.4.2 锥虫(Trypanosome spp)
8.4.3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dia lamblia)
8.4.4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
8.4.5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8.4.6 疟原虫(Plasmodium spp.)
8.4.7 刚第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8.4.9 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
8.5 医学节肢动物(Medial Arthropods)
8.5.1 蚊(Mosquito)
8.5.2 蝇(Fly)
8.5.3 白蛉(Sand fly)
8.5.4 蚤 (Flea)
8.5.5 虱(Louse)
8.5.6 臭虫(Cimex spp.)
8.5.7 蜚蠊(Cockroach)
8.5.8 蜱 (Tick)
8.5.9 疥螨与其他螨类(Sarcoptes scabiei and the other mites)
8.5.10 蠕形螨(Follicle mite)
8.6 实验操作(Experimental Practices)
8.6.1 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查寄生虫卵
8.6.2 饱和盐水漂浮法查寄生虫卵
8.6.3 肛门拭子法查寄生虫卵
8.6.4 微丝蚴鲜血及厚血膜涂片检查
8.6.5 旋毛虫感染动物模型建立及成虫和幼虫检查
8.6.6 日本血吸感染家兔动物模型的建立
8.6.7 疟疾的检测
8.6.8 原虫滋养体及包囊的检查
8.6.9 蠕形螨检查
8.6.10 痰液中寄虫卵检查法 肺吸虫的检查
8.6.11 解剖青蛙查孟氏裂头蚴
8.6.12 测定蚊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8.6.13 昆虫针插标本制作
8.7 实验总则
8.7.1 第一章 显微镜的使用
8.7.2 第二章 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8.7.3 第三章 实验报告绘图要求
总复习
总复习课件
总复习测试练习
学分教育: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的基础知识。
科普教育:无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医学寄生虫学》(课程负责人:彭鸿娟)
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3922.html
中国大学MOOC: 英文版慕课 Medical Parasitology (课程负责人:彭鸿娟)
https://www.icourse163.org/spoc/course/NFYKDX-1449921167?tid=1450372472
参考教材:
1.彭鸿娟,梁韶晖,刘登宇 主编。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程。2024年8月,第1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978-7-5772-1181-7。普通高等学校 “十四五”规划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形态教材。
2. 彭鸿娟,马莹 主编。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技术。2024年12月,第1版。科学出版社。ISBN:978-7-03-080。普通高等教育案例版医学规划教材。
3.“十三五”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夏超明,彭鸿娟 (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年,ISBN: 9787506782203。
4.“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Medical Parasitology (全英),彭鸿娟,夏超明,周怀瑜(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版社,2020.12出版,ISBN:9787564572433.
5.“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Practical Laboratory Manual of Medical Parasitology(全英),彭鸿娟,夏超明,周怀瑜(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版社,,2020.12出版,ISBN:9787564575762
6.“十三五”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英文原版改编版)Human Parasitology,刘佩梅,彭鸿娟,王光西,夏超明(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ISBN:9787302494977。
7.“十二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视听教材》,彭鸿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ISBN:9787887663504。
8.《人体寄生虫学彩色图谱》,彭鸿娟,等 (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ISBN:9787560593173。
9.“十三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配套教材《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李朝品、程彦斌(主编),彭鸿娟等(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ISBN:9787117270489。
10.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梁韶晖(主编),彭鸿娟,等(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12, ISBN:9787040364477。
11.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黄慧聪(主编),彭鸿娟,等(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12, ISBN:9787040576603。
12.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彭鸿娟,等(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ISBN:9787565907265。
13.诸欣平,苏川,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ISBN:9787117266604。
14.吴观陵,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 2013年,ISBN:9787117168076。
(1)首先您要注册一个“中国大学MOOC”的账号, 选择本课程并开始学习。
(2)您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您可以选择在电脑端登陆我们的网页, 也可以选择下载“爱课程”app,通过手机客户端来学习。
(3)您一旦报名选择了课程,我们的课程主讲老师或课程团队会通过通知的形式给您发送课程有关的消息,同时会抄送您的邮箱,请您及时查收。
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帮助:
(1)在课程群聊中发布求助信息,说不定和你一起学习这门课的小伙伴就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呢;
(2)在课程讨论区留言,课程团队看到后将会及时回复。
(3)联系我们的客服。
(1)我们的课程采用MOOC的方式授课,因此您可以自由安排您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但我们仍旧希望您每周能都有固定的时间持续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根据人的记忆曲线显示这种规律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您的学习质量。
(2)学习的过程比较容易,为了检验您的学习成果,我们的课程团队会在课程章节结束后布置测验或作业,希望您尽可能的按时独立完成。如果有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您可以继续回看复习课程。
(3)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与各位学习者一起煮酒论英雄。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光可以对课程所学内容温习内化,还能互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信您一定会有额外的收获。
(1)我们的课程由资深专业人士,经过精心设计拍摄制作而成。知识点以微课的方式讲授,方便您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起来。
(2)我们的课程中有许多案例的呈现,会给学习者带来诸多启发。知识点讲授深入浅出,支持学习者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应用,提高寄生虫病诊防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