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生物力学具体要回答人体完成日常各种动作的时候怎样运动和为什么会运动的原因,以及运动对于组成人体各种生物学材料的影响,同时也要研究影响人体运动的外界条件与运动的关系。本课程的创立在国内外率先提出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理念,在构建其知识体系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诠释运动处方和体育疗法的生物力学课程体系。
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概念、定义,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内容,理解建立在高等数学基础上的人体机械运动生物力学参数和定律,人体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关节、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运动对其结构、功能和力学特征的影响,掌握了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主要实验方法,初步学会应用该学科理论、原理和方法,分析人体运动动作和患者康复动作,解决竞技体育、健身运动和康复临床相关问题。
育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从事体医融合事业的荣誉感,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
认知目标:通过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能力目标: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应用本学科知识点解决运动和康复临床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培养自学能力,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和教材。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概论
1.1 学科发展简史和课程创立
1.2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任务
1.3 动作研究和课程内容
2 人体动作分析常用力学参数和基本原理
2.1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
2.2 人体运动的动力学
2.3 人体运动的静力学
2.4 人体运动的转动力学
2.5 人体多体系统动力学
3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实验方法
3.1 影像解析实验
3.2 纵跳实验
3.3 人体仿真实验
4 人体运动动作分析
4.1 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4.2 分析动作技术的一般方法
4.3 动作分析
5 骨生物力学与损伤
5.1 骨的载荷,内力和变形
5.2 骨的基本力学性质
5.3 骨材料力学实验
5.4 骨的功能适应性
5.5 运动与骨骼
6 关节生物力学与损伤
6.1 肩、肘关节受力分析
6.2 髋、膝、踝关节受力分析
6.3 脊柱生物力学
7 肌肉、肌腱和韧带生物力学
7.1 软组织生物力学
7.2 希尔方程
运动解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一)使用教材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第二版)》 钱竞光、宋雅伟等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年。
(二)参考书目
1.《运动生物力学》,陆爱云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年。
2.《人体运动动作的动力学仿真与模拟》,钱竞光著,江苏科技出版社,2020年。
3.《人体运动动作技术分析与诊断》,钱竞光著,江苏科技出版社,2020年。
4.《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詹姆斯.海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5.《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卢德明等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
6.《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7.《理论力学》,刘思汉编,辽宁科技出版社,1985年。
8.《运动解剖学》,李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9.《骨伤科生物力学(第二版)》,孟和、顾志华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10.《人体材料力学》,赵芳、周兴龙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
11.《生物力学——运动流动,应力与生长》,冯元桢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
12.《生物力学》,冯元桢编,科学出版社,1983年。
13.《材料力学(第二版)》,梁治明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
14.国际生物力学网站ISB: https://www.isbweb.org
15.国际运动生物力学网ISBS:https://www.uni-stuttgart.de/External/isbs
16.美国生物力学网站ASB: https://asb-biomech.org
17.美国运动医学网站ACSM: https://www.acs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