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这些都是青年学生人生的关键抉择。—— 课程团队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这些都是青年学生人生的关键抉择。—— 课程团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强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授课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内容,能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理性的回答;能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大纲
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0-1导学:不负青春韶华
0-2时代之维: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0-3青年之任:做有为的“国系青年”
平语近人
拓展链接
信仰公开课
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1-1导学:傲立潮头谱华章
1-2认识自我:给自己定个位
1-3人生目的: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4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5人生矛盾: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1-6拼搏奋斗:无奋斗不青春
平语近人
拓展链接
信仰公开课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2-1导学: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2-2信仰之间: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2-3忠于信仰:马克思是个“90”后
2-4坚定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5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2-6立志躬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平语近人
拓展链接
信仰公开课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3-1导学:以中国精神助力“中国梦”实现
3-2民族之魂:设立国家纪念日,弘扬民族精神
3-3时代之音: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3-4改革创新: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3-5匹夫之责:做忠诚的爱国者
3-6忠诚爱国: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平语近人
拓展链接
信仰公开课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4-1导学:做时代新人
4-2精神指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4-3精神追求: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4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4-5道义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4-6先锋足迹:守岛英雄的家国情怀
平语近人
拓展链接
信仰公开课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5-1导学:道德的起源
5-2向上向善:不学礼,无以立
5-3道德核心:为人民服务是否过时
5-4道德原则:集体主义的内涵
5-5源头活水: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5-6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7延续发展: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5-8有礼有序: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5-9清朗网络: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5-10以德治家:家庭、家教、家风
5-11自强不息:大学生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平语近人
拓展链接
信仰公开课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6-1导学:法为何物
6-2历史发展:法律的历史类型
6-3人民至上: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6-4四个环节:法律的运行
6-5最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6-6制度保障:建设法治中国
6-7良法善治:法治强国渐行渐近
6-8根本大法:我国宪法的形成
6-9宪法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6-10思维模式: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6-11权利义务:正确行使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律义务
6-12内在需要: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6-13法有何用:正当防卫之“正当”
平语近人
拓展链接
信仰公开课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习近平:《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2017年版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常见问题
Q : 课程教学重点是什么?
A : 坚定理想信念,思考和规划人生之路,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Q : 课程教学难点是什么?
A : 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