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6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7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2-3
进行至第12周,共20周 已有 5232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358)
spContent=本课程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轨迹和理论成果,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科学把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本课程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轨迹和理论成果,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科学把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教材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年修订版,ISBN:97870404948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更加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正确认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思考习惯和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把握中国国情;增强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团队协作、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秉持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中国大学MOOC学习资源为辅助,以课堂讲授、小组分享或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理论体验教学以打磨实践成果及其汇报为主要学习手段。

     课程专门配备助教老师回帖、答疑和辅导

    课程团队主讲教师每周流值督促、跟进,防范刷课、复帖、替课等行为。

  本在线课程暂无证书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一是掌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前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历史地位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理论思考习惯,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课程大纲
绪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及其理论成果;自觉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
0.1导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三次飞跃
0.2艰辛探索:马克思主义为何要中国化时代化
0.3探本溯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三次飞跃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0.4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0.5 理论体验教学实录
0.6 拓展学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能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理论,是新时期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源头。
1.1 导学:东方红,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1.2 求索问道:雄关漫道真如铁
1.3 思想旗帜:高举旗帜不动摇
1.4 精神财富:中国人的精神符号
1.5理论精髓: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6 社会实践教学实录
1.7 品习经典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即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以及该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了解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了解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内容;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学生应该明白: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才能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革命才能取得胜利,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则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2.1 导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2.2 时代特征:什么是半半社会?
2.3 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在何方?
2.4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为什么如此重要?
2.5 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在何方?
2.6 虚拟仿真教学实录
2.7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代表作品(一)
2.8 拓展学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必须要经过一个过渡时期的原因;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深刻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学生通过对“三大改造”道路的具体方针政策、原则步骤及其成效与经验教训的学习,能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学生不仅要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有所认知,而且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伟大变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为我们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3.1 导学: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2 道路选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3 实践探索: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4历史经验:农业、手工业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3.5 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6 学生理论体验活动成果(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一些重要思想理论成果;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我们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白我们在初步探索中由于遭受到严重挫折而产生的深刻教训,也是我们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4.1 导学: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2 工业强国: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3 继往开来:初步探索的成就和经验教训
4.4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代表作品(二)
4.5 品习经典
4.6 拓展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
5.1 国际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5.2 历史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5.3 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5.4 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5.5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场实录
邓小平理论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明确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明确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邓小平理论已经被证明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1 导学: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6.2 伟人魅力: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6.3 科学回答: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6.4 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6.5 历史地位:邓小平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
6.6 品习经典
6.7 案例分享
6.8 拓展学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能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是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1 导学:新世纪对党建的新要求
7.2 扎根现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7.3 永葆生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7.4 伟大创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5 创新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7.6 案例分享
7.7 动画赏析
科学发展观
课时目标: 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和过程,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并联系国家发展实际,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五大发展新理念,充实完善了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1 导学: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
8.2 挺进深水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
8.3 发展的实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8.4奋斗进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8.5 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8.6学生理论体验成果展示(二)
8.7 拓展学习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 习近平:《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全 2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

5.龚育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4 年版。

6.江泽民:《当今世界的三大问题》,《江泽民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7.胡锦涛:《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胡锦涛文选》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16 年版。

8.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 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12.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4.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5.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6.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四卷),习近平著,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

常见问题

本在线开放课程暂无证书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7 位授课老师
王增芬

王增芬

副研究员/副教授(课程负责人)

王晶晶

王晶晶

讲师(课程助理教师)

熊群荣

熊群荣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