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的桥梁, 是学习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是培养临床医生的必修课程。 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从而掌握临床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也是临床医生从入门到终生的应用学科。课程内容 分为《临床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两部分,《临床诊断学》主要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讲解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巧;教授如何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和方法去识别和判断疾病、揭示其本质,以获得正确的临床诊断,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临床诊断学》中的问诊技巧、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病历编写及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为课堂教学讲授的重点内容。学生实训课重点是全身体格检查手法、心肺听诊训练、心电图判读等内容。《实验诊断学》主要论述对病人标本的检验而获得疾病的筛检或疾病的确诊;讲解各种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教授如何运用实验检查结果科学的对疾病做出诊断或解释。《实验诊断学》中的血液学、生物化学、酶学、内分泌学、免疫学、病原学、排泄物、体液、分泌物的实验诊断及各类疾病的诊断策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课程教学主要采取理论教学、技能实训、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 努力培养新型的医学人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等,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向医生过渡的转变,为进入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主要采取理论教学、技能实训、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努力培养新型的医学人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包括全身体格检查手法、心肺听诊技能、心电图判读能力)等,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向医生过渡的转变,为进入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一般检查
体温检查
血压检查
脉搏检查
呼吸检查
皮肤检查
浅表淋巴结检查
一般检查
头颈部检查
五官检查
颈部血管及气管检查
甲状腺检查
头颈部检查
胸部检查
心脏杂音听诊要点
心脏杂音(一)
心脏杂音(二)
心脏杂音(三)
心脏听诊(正常心音)
心脏听诊(额外心音)
肺部啰音
正常血气分析
常见异常血气分析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一)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二)
血管检查
心脏杂音定义及产生机制
胸部的体表标志
胸及胸膜视诊
胸及胸膜触诊
胸及胸膜叩诊
胸部听诊
肺不张
肺气肿
胸腔积液
肺实变
心脏视诊、触诊
心脏浊音界的叩诊
正常心音、额外心音
心脏视触叩诊
杂音
血气分析、血管检查
胸部体格检查
腹部检查
腹部分区及体表标线
腹部视诊
腹部触诊
腹部听诊
腹部肿块
腹水
急性腹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
急性腹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二)
肝脾肿大
腹部叩诊
腹部体格检查
急腹症、腹水、腹部肿块
四肢与神经检查
手检查
肘和腕关节检查
正常脊柱检查
肩关节检查
腱反射
脑膜刺激征
四肢、神经检查
器械检查
肺功能检查
心电图检查之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检查之心肌缺血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检查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检查之房室肥大
心电图检查之期前收缩
心电图检查之心肌梗死
肺功能、心律失常
房室肥大、心梗
临床常用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
腹膜腔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
临床常用穿刺术
病史采集、病例书写
问诊
病历书写
病史采集、病例书写
诊疗思维
诊疗思维
诊疗思维
症状学
发热
皮肤粘膜出血
晕厥
眩晕
腹泻
吞咽困难
血尿
腰背痛
恶心与呕吐
呼吸困难
便秘
头痛
肥胖
便血
咳嗽与咳痰
少尿、无尿
消瘦
发绀
心悸
水肿
胸痛
呕血
咯血
意识障碍
尿频、尿急、尿痛
黄疸(一)
黄疸(二)
关节痛
发绀、心悸、胸痛
发热、皮肤粘膜出血
呕血、咯血
腹泻、便秘、便血
晕厥、眩晕、头痛
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意识障碍、黄疸
血尿、无尿、少尿、尿频、尿急、尿痛
腰背痛、关节痛
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肥胖、消瘦
基础医学
《临床诊断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诊断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诊断学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