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实验》是《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GIS基本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目标是要加深学生对GIS的基本概念、GIS的数据结构、GIS数据输入存储编辑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等知识点的认识;懂得如何利用GIS研究和解决地学问题的思路;熟练掌握ArcGIS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课程包含十五章共计66个实验,近200个教学视频,每章都配有习题及单元测试题。通过课程公告、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以及成绩评定及教学档案管理完成课程实施。
该课程是面向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旨在加深学生对GIS的基本概念、GIS的数据结构、GIS数据输入存储编辑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等知识点的认识;懂得如何利用GIS研究和解决地学问题的思路;熟练掌握ArcGIS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课程也适合对GIS感兴趣的其它专业人员学习。
通过课程学习,较为全面地掌握GIS空间数据的采集、输入、编辑、空间分析等基本技能,能应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地学问题,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提供技术支持。
第一讲 课程概述及基本要求
1.1 导论
第二讲 GIS软件基础应用
2.1 查询数据
2.2 制作数据统计图
2.3 属性表的操作
2.4 制作专题地图
第二单元综合测验
第三讲 数据编辑
3.1 新要素的创建
3.2 要素编辑
3.3 公共边的编辑
3.4 图幅接边
3.5 属性传递
第三单元综合测验
第四讲 数据库创建
4.1 创建简单的地理数据库
4.2 进一步定义数据库
4.3 创建注释类
4.4 创建关系类
4.5 创建拓扑
4.6 创建图层
4.7 空间数据管理-SuperMap版本
第四单元综合测验
第五讲 数字化采集
5.1 影像配准和定义投影
5.2 新要素创建和屏幕数字化
5.3 半自动跟踪
5.4 全自动跟踪
第五章综合测验
第六讲 空间校正
6.1 相似变换
6.2 橡皮页变换
6.3 校正遥感影像
第六单元综合测验
第七讲 基于文本的要素创建
7.1 基于文本的点要素创建
7.2 基于文本的线、面要素创建
7.3 基于文本的栅格要素创建
7.4 栅格参数的作用
7.5 数据类型转换-SuperMap版本
7.6 数据处理-SuperMap版本
第七单元综合测验
第八讲 数据库转换与处理
8.1 矢量—栅格数据转换
8.2 数据变换更新
8..3 矢栅数据的转换与更新—SuperMAP版
第八单元综合测验
第九讲 网络分析
9.1 创建道路交通网络数据集
9.2 规划最佳路径
9.3 寻找最近的消防站
9.4 服务区分析
9.5 车辆多路径派发
9.6 寻找受污染的河流
9.7 选址分区-SuperMAP版本
9.8 设施网络分析-SuperMAP版本
第九单元综合测验
第十讲 缓冲区与叠加分析
10.1 市区择房找出满足条件的地段
10.2 房产开发适宜性制图
10.3 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SuperMap版本
10.4 分析结果适宜性制图—SuperMap版本
10.5 邻近分析—SuperMap版本
第十单元综合测验
第十一讲 栅格数据分析
11.1 环境设置
11.2 欧氏距离分析
11.3 成本距离分析
11.4 可达性分析
11.5 成本距离分析—SuperMap版本
11.6 太阳辐射分析-SuperMap版本
第十一单元综合测验
第十二讲 地统计分析
12.1 使用缺省参数创建一个表面
12.2 探索性数据分析
12.3 普通克里格内插
12.4 指示克里格内插
12.5 核密度分析—SuperMap版本
第十二单元综合测验
第十三讲 三维分析
13.1 空间插值与三维可视化
13.2 TIN创建与三维可视化
13.3 地形三维可视化
13.4 要素三维可视化
13.5 制作飞行动画
13.6 三维分析—SuperMap版本
第十三单元综合测验
第十四讲 数字地形分析
14.1 地势图制作
14.2 基本地形因子的提取
14.3 可视性分析
14.4 明暗等高线制作
14.5 水文分析
第十四单元综合测验
第十五讲 空间建模分析
15.1 空间建模分析
第十五单元综合测验
已系统学习完成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学、自然地理学等课程。
汤国安,杨昕,张海平,主编.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