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涉及面广,头绪多,相互之间关系也复杂。从宏观上讲,涉及政策、体制和模式,从微观上讲,可以从“车”“客”和“管”三个角度来展开。本课程针对如何制定合理的列车运行方案,设计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解决大都市通勤客流所表现的严重的时空不均衡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涉及面广,头绪多,相互之间关系也复杂。从宏观上讲,涉及政策、体制和模式,从微观上讲,可以从“车”“客”和“管”三个角度来展开。本课程针对如何制定合理的列车运行方案,设计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解决大都市通勤客流所表现的严重的时空不均衡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在全面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各种形式(如轻轨系统、地铁系统、自动导向系统、单轨系统、磁悬浮系统和市域快轨系统等)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以地铁系统为主要对象,从理论、技术、管理和政策四个维度全面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相关概念、服务设计原理、运营计划编制、运输能力理论、运营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运营维修、运营安全、网络化运营、客运组织、票务系统、运营模式及行业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可作为高等学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亦可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参考。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状况,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相关基础理论,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运营环节的相关技术,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的运作管理,并能够对政府对公共交通扶持政策和相关管理措施进行探讨。通过实践环节训练,强化学生对具体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运作过程的全面认识。课程教学目标既要使学生在轨道交通方面具有扎实的知识,也要使学生全面掌握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从事运营管理的必备技能。
课程大纲
概述
1.1 轨道交通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需求
1.2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1.3 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1.4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经济特征
2.1 城市轨道交通分类概述
2.2 有轨电车交通
2.3 轻型轨道交通
2.4 单轨交通系统
2.5 自动导向系统
2.6 地下铁路交通
2.7 市域快轨
2.8 磁悬浮交通系统
列车运行和乘客出行的基本概念
3.1 运营基本要素
3.1.1运营基本要素之路权
3.1.2运营基本要素之车辆、车组、列车
3.1.3 运营基本要素之出行量、断面客流量
3.2 运营服务水平
3.3 运力与运输效率
3.4 车辆速度和线路速度
3.5 列车运营里程、时间和速度
3.6 乘客出行距离、时间和速度
客流特性分析和服务设计原理
4.1 公交出行需求与实际出行量
4.2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
4.3 客流的空间分布
4.4 客流的时间分布
4.5 运营服务设计原理
4.5.1 发车间隔的选取
4.5.2 服务设计原理
4.6 乘客出行特性
4.6.1 客运周转量
4.6.2 出行量
4.6.3 客运强度
4.6.4 平均运距
4.6.5 平均客流密度
4.6.6 客流不均衡系数
4.6.7 乘客交换系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计划编制技术
5.1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5.1.1 列车运行图原理
5.1.2 列车运行图定义
5.1.3 列车运行图的图解表示
5.1.4 车站中心线的确定方法
5.1.5 列车占用区间的时序关系
5.1.6 运行图按区间正线数目分类
5.1.7 运行图按平行、成对分类
5.1.8 运行图按发车间隔分类
5.1.9 城轨运行图特殊形式
5.1.10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要素
5.1.11 列车运行图要素-线路相关要素
5.1.12 列车运行图要素-时间相关要素
5.1.13 列车运行图要素-间隔时间原理
5.1.14 列车运行图要素-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5.1.15 列车运行图要素-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案例
5.1.16 列车运行图要素-会车间隔时间
5.1.17 列车运行图要素-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5.1.18 列车运行图要素-其他运行间隔时间
5.1.19 列车运行图要素-列车运行间隔原理
5.2 运营计划组成和编制流程
5.2.1 运营计划编制流程概述
5.2.2 断面图和交路设计
5.2.3 列车运行交路
5.2.4 交路设计案例BER-B北段
5.2.5 小时图与计划时段
5.2.6 发车频率、列车能力和满载率的关系
5.2.7 发车频率的计算方法
5.2.8 上线车组数计算
5.2.9 需要列车数的讨论
5.2.10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5.2.11 车底周转图
5.3 乘务计划的制定
5.3.1 思考:如何安排乘务员驾驶列车
5.3.2 什么是乘务计划
5.3.3 乘务计划编制原理
5.3.4 编制乘务计划的输入(折线图)及车辆运用过程
5.3.5 车辆运用过程范例
5.3.6 编制乘务计划的输出:位置图
5.3.7 乘务员值乘过程分析
5.3.8 班次分析
5.3.9 北京地铁2号线乘务运用情况
5.3.10 手工编制乘务计划的几个要点
5.3.11 轮班分析
5.3.12 用规划的方法研究乘务计划编制问题
5.4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
5.4.1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单线
5.4.2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环线
5.4.3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含支线路概况
5.4.4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含支线路频率、间隔、等待时间和能力的关系
5.4.5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含支线路服务与客流的匹配
5.4.6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含支线路列车的重联
5.4.7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支线间列车时刻的协调
5.4.8 特殊线路的运营计划之课堂练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理论与计算
6.1 城轨系统运输能力概念
6.1.1 城轨系统运输能力理论研究状况
6.1.2 如何学习研究城轨系统运输能力
6.1.3 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能力定义
6.1.4工业部门计算生产能力的基本原则
6.1.5 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6.1.6 决定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
6.1.7 设计能力、核定能力、查定能力
6.1.8 实际生产能力与理论计算能力
6.1.9 能力利用率的概念
6.1.10 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特殊性
6.1.11 城轨系统与铁路系统的异同及城轨系统通过能力的概念
6.1.12 铁路线路通过能力及异同
6.1.13 城轨系统几种通过能力概念比较
6.1.14 城轨系统输送能力
6.2 城轨系统运输能力的计算
6.2.1 线路通过能力计算影响因素、原理、公式及列车间隔时间的构成
6.2.2 固定闭塞方式下的安全间隔
6.2.3 准移动闭塞
6.2.4 列控系统结构CTCS-2
6.2.5 移动闭塞方式下的最小安全间隔
6.2.6 中间站最小列车间隔分析
6.2.7 折返站通过能力的概念、折返站布置及折返形式
6.2.8 折返站通过能力计算
6.2.9 城轨系统通过能力之使用通过能力
6.2.10 城轨系统输送能力计算之列车编组辆数计算
6.2.11 城轨系统输送能力计算之车辆定员数计算
城轨系统运输能力加强
7.1 运量—运能适应分析
7.2 运输能力加强
7.3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速度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调度指挥技术
8.1 调度指挥系统组织架构
8.2 案例:北京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调度指挥系统
8.3 案例:广州地铁调度体系及COCC简介
8.4 调度指挥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
8.5 调度员日常工作要求
8.6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故障应急处理要求
8.7 车辆基地调度指挥方法
8.8 故障应急处理要求
8.9 特殊情况下的调度指挥
8.10 大客流下的调度指挥方法
8.11 调度工作与运营信息分析
8.12 本章回顾
车站管理与客流组织技术
9.1 车站管理的基本内容及组织模式
9.2 车站综合监控系统
9.3 车站导向标识系统
9.3.1 导向标识系统
9.3.2 导向标识设计原则
9.3.3 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
9.3.4 找找问题
9.4 车站日常客流组织工作
9.4.1 车站客流组织的基本原则
9.4.2 车站客流组织的流线划分
9.4.3 车站换乘客流组织方法
9.4.4 车站日常客流组织方法
9.5 大客流组织办法
9.5.1 大客流组织的相关概念
9.5.2 大客流控制原则
9.5.3大客流组织措施及预案
9.6 突发事件车站客流组织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化运营组织技术
10.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的特点
10.2 换乘与换乘管理
10.2.1换乘的定义及换乘产生的原因
10.2.2线路与换乘站点的关系
10.2.3换乘方向数和换乘时间
10.2.4换乘不方便性
10.2.5换乘类型及其换乘时间
10.2.6网络化运营下的客流指标(客运量)
10.2.7定时换乘系统
10.3 列车共线与过轨组织
10.3.1平衡供需的方法
10.3.2过轨运行和共线的概念
10.3.3过轨运输案例
10.4 本讲小结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11.1 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和票种
11.2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
11.3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的方法
11.4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清分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管理
12.2 维修消耗定额的计算
12.2.1 维修消耗定额
12.2.2 维修成本的核算范围
12.2.3 维修定额的核定方法
12.3 固定移动设备的维修管理
12.4 更新改造专项成本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
13.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
13.1.2 运营安全管理的依据
13.1.3 运营安全管理体系
13.1.4 事故分类及成因
13.2 典型事故案例评价及处理措施
城轨企业运营机构与组织管理模式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组织机构
14.1 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属性
14.2 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模式
14.2.1管理模式
14.2.2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的发展(案例)
14.3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组织模式
14.4 本章小结
城市轨道交通政策和经营模式
15.1 导入语
15.2 相关理论基础及产业特性分析
15.3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政策分析
16.3.1票价政策
16.3.2补贴政策
16.3.3投融资政策
15.4 城市轨道交通经营管理模式分类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课程是一门课时投入较多、实践性较强、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和“城市客运管理”课程的知识紧密相连。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教材:
张星臣主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主要参考书:
Vuchic, Vukan R. Urban Transit Operations, Planning and Economic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5
相关网站、论坛(地铁族、海子网、知名运营公司官网等)
相关微信公众号(地铁的真相、轨道世界、RT轨道交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