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进行交通管理基础设施的设计、运用和时空资源优化,以及提高其利用效率和交通安全水平的基本能力,为将来从事交通运营管理与控制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并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交通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交通人才的需求。
根据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将课程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目标点:
1.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在交通工程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跟踪交通管理与控制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全面、系统、深入了解交通管理的基本法规,以及行车管理、停车管理、步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掌握交通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单点信号控制、干线绿波控制、区域协调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优化方法;
4、理解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构成、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
5.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运用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6.引导和培养学生作为交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能够在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工程实践中形成相应设计方案,并行成结论;
1.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在交通工程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跟踪交通管理与控制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全面、系统、深入了解交通管理的基本法规,以及行车管理、停车管理、步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掌握交通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单点信号控制、干线绿波控制、区域协调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优化方法;
4、理解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构成、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
5.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运用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6.引导和培养学生作为交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能够在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工程实践中形成相应设计方案,并行成结论;
7.引导和培养学生作为交通工程师应因具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交通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以及社会责任,并认真履行责任;
8.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项目管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第一章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
1.1.1课程目的和任务
1.2.1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1.3.1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模式
1.4.1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发展
第一章 单元测验
第二章 道路交通管理概论
2.1.1交通管理的基本法规
2.2.1车速管理
2.2.2车道管理及禁行管理
2.3.1停车管理与实施
2.3.2停车需求预测与配建指标
2.4.1人行横道设置
2.4.2人行信号灯设置
2.5.1高速公路交通管理
2.6.1 交通需求管理
第二章 单元测验
第三章 路口与路段交通管理
3.1.1路口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式(1)
3.1.2路口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式(2)
3.1.3路口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式(3)
3.2.1平面路口的交通渠化
3.3.1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对策(1)
3.3.2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对策(2)
3.3.3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对策(3)
3.4.1交通标志线(1)
3.4.2交通标志线(2)
3.5.1 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管理(1)
3.5.2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管理(2)
第三章 单元测验
第四章 道路交通控制基础理论
4.1.1 交通流理论概要(1)
4.1.2 交通流理论概要(2)
4.1.3 交通流理论概要(3)
4.1.4 交通流理论概要(4)
4.2.1 通行能力概要(1)
4.2.2 通行能力概要(2)
4.3.1 信息采集技术(1)
4.3.2 信息采集技术(2)
4.4.1 短时交通流预测理论
4.5.1 交通仿真技术
第四章 单元测验
第五章 单点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
5.1.5 交通信号控制参数的定义
5.2.1 交通信号控制类型(按控制范围)
5.2.2 交通信号控制类型(按控制方法)
5.3.1 国内传统信号相位方案设计
5.3.2 美国NEMA信号相位方案设计
5.3.3 定时信号配时的原理和流程
5.3.4 设计小时交通量和饱和流量
5.3.5 信号配时参数计算
5.3.6 通行能力、饱和度和服务水平计算
5.4.1 感应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
5.4.2 感应信号控制的类型及优缺点
5.1.1 交通信号灯的种类和发展历史
5.1.2 设置交通信号灯的基本原理
5.1.3 设置交通信号灯的依据
5.1.4 国内相关规范和标准
第六章 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
6.1.1 干线协调控制的基本概念
6.2.1 定时式干线协调控制
6.2.2 感应式及计算机辅助干线协调控制
6.3.1 备用配时方案的计算方法
6.3.2 信号相位差的计算方法
6.4.1 干道协调控制的联结方法
6.5.1 干道协调控制的选用依据
第六章 元测测验
第七章 区域交通信号控制
7.1.1 区域协调控制的概念与分类
7.1.2区域协调控制系统的发展
7.2.1 TRANSYT的基本原理
7.2.2 TRANSYT的优化选择过程
7.3.1 SCATS系统的基本原理
7.3.2 SCATS系统的优化过程及优缺点分析
7.3.3 SCOOT系统的基本原理
7.3.4 SCOOT系统的优化过程及优缺点分析
第7章 单元测验
第八章 高速干道交通控制
8.1.1 高速公路的交通特性和存在的问题
8.2.1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基本方法
8.2.2 入口匝道定时调节方法
8.2.3 入口匝道其他调节方法
8.3.1 高速公路的智能交通控制
8.4.1 异常事件检测及应急管理系统
第8章单元测验
第九章 城市智能交通与控制概论
9.1.1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概述
9.2.1 交通诱导系统
9.3.1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九章 单元测验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交通工程导论》,《交通规划》。学生应具备交通调查、道路通行能力等基本专业知识,了解道路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部分授课内容使用专业英文说明,学生需掌握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
[1]袁振洲,吴先宇.吴亦政.杨洋.岳睿等.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04年。
教学参考书:
[1]吴兵,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第6版,2020年。
[2]翟忠民.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3]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 for Streets and Highways, 2009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