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你想知道现代通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吗?
你想知道现代控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吗?
你想知道信息处理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吗?
请跟随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陈后金教授走进“信号与系统”,他将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内涵,与大家一起领略信号与系统那精彩纷呈环环相扣的篇章。
你想知道现代通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吗?
你想知道现代控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吗?
你想知道信息处理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吗?
请跟随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陈后金教授走进“信号与系统”,他将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内涵,与大家一起领略信号与系统那精彩纷呈环环相扣的篇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必选的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讨论确定性信号的时域分析和变换域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与特性,以及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与变换域分析,重点建立信号表示与系统描述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在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和生物系统中的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信号与系统MOOC由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团队信号处理课程组全体教师精心打造,国家级教学名师陈后金教授主讲。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分析导论、信号的时域分析、系统的时域分析、信号的频域分析、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八章内容及课程总结,共计93个视频,每个视频约10分钟左右,视频累计约20小时。
北京交通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2003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课程,2007被评为首批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0被评为国家精品网络课程,2012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课程建设中,面向电气信息大类学科规划学科基础课群,体现了“厚理博术、知行相成”的教学理念。新的电气信息类学科基础课程体系由“电子电路、电磁场、信号处理”三大课群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电气信息类学科基础课程体系
根据信号处理课群的特点进行整体优化,重新规划其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其体现了原理、技术和应用的有机结合。

图2 信号处理课群的体系结构
“信号与系统”课程已经开设50多年,一直沿袭最初的“信号变换、系统响应”的教学体系,其难以适应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扬弃了传统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了“信号表示、系统描述”的教学体系,其教学内涵更加清晰,如图3所示。

图3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体系
课程的知识点围绕信号分析与系统分析两部分进行组织,准确地反映了“信号表示、系统描述”的教学体系,强调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有机地串联了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住课程的主要脉络,如图4所示。

图4 课程知识点
在教学内容更新上,提出知识没有“有用与无用”之分,但有“有用与更加有用”之别。根据课程教学内涵,剖析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何介绍基本信号与基本运算?如何诠释信号的卷积与卷积和?如何介绍经典方法时域求解系统响应?为何要引入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如何介绍三大变换及其性质? 抽样定理的本质内容是什么?为何引入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等等。结合学科应用开展案例教学,将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物神经网络、数字集群信道机、主体机车信号识别、音频轨道电路抗干扰、电机励磁系统等分析,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目标
1. 掌握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信号不同域的表示;根据实际系统建立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从不同域对系统进行描述;理解信号与系统时域、频域和复频域的特点及适用情况,从而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域进行分析。
2. 掌握运用数学和物理基本原理,对通信、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并能够从时域、频域或复频域进行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3.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方法,及其在通信、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应用,能够查阅文献,并能够对傅里叶分析在工程应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 掌握信号的定义及分类。(2) 掌握系统的描述、分类及特性。(3) 重点掌握确定信号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4) 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内容和应用领域。
1.1 绪论
1.2 信号的定义
1.3 信号的分类
1.4 系统的定义
1.5.1 系统的分类1
1.5.2 系统的分类2
1.6 信号与系统的应用
信号的时域分析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 掌握典型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定义、特性及其相互关系。(2) 掌握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基本运算。(3) 掌握信号的分解,重点掌握任意连续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的线性组合,任意离散信号分解为单位脉冲序列的线性组合。
2.1 连续时间基本信号(普通信号)
2.2 连续时间基本信号(奇异信号)
2.3 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I
2.4 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II
2.5 离散时间基本信号
2.6 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
2.7 信号的基本分解
2.8 信号的时域分析举例
2.9 信号时域分析的MATLAB实现
系统的时域描述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 线性时不变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描述。(2) 了解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响应时域求解的方法。(3) 掌握连续时间系统单位冲激响应的求解与离散时间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求解。(4) 重点掌握用卷积法计算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3.1 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时域描述
3.2 连续时间LTI系统响应的时域分析
3.3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3.4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冲激响应
3.5 连续时间LTI系统零状态响应
3.6 冲激响应表示的系统特性
3.7 连续时间LTI系统响应求解举例
3.8 离散时间LTI系统响应的时域分析
3.9 离散时间LTI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3.10 离散时间LTI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3.11 离散时间LTI系统零状态响应
3.12 单位脉冲响应表示的系统特性
3.13 离散时间LTI系统响应求解举例
3.14 利用MATLAB分析系统的响应
信号的频域分析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 从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深刻理解信号频谱的概念。(2) 掌握常见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的频谱。(3) 掌握Fourier变换的基本性质及物理含义。(4) 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时域抽样定理和频域抽样定理。
4.1为何引入信号的频域分析
4.2连续周期信号的频域表示
4.3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
4.4 连续傅里叶级数的性质
4.5 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域表示
4.6 典型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4.7 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I)
4.8 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II)
4.9 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III)
4.10 连续信号频域分析的应用举例
4.11 离散周期信号的频域表示
4.12 离散傅里叶级数的性质
4.13 离散非周期信号的频域表示
4.14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4.15 四种信号的时域频域对应关系
4.16 连续时间信号时域抽样引入
4.17 连续时间信号时域抽样定理
4.18 连续时间信号抽样工程应用
4.19信号的频域分析举例
4.20利用MATLAB分析信号频谱
系统的频域分析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 掌握连续系统频率响应的物理概念与计算。(2) 掌握连续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重点掌握虚指数信号通过系统的响应。(3) 掌握无失真传输系统与理想模拟滤波器的特性。(4) 掌握离散系统频率响应的物理概念。(5) 掌握离散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重点掌握虚指数序列通过系统的响应。(6) 掌握理想数字低通滤波器的特性。(7) 掌握幅度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5.1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频域描述
5.2 连续LTI系统频率响应的计算方法
5.3 连续时间LTI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
5.4 无失真传输系统
5.5 理想模拟滤波器
5.6 离散时间LTI系统的频域描述
5.7 离散时间LTI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
5.8 理想数字滤波器
5.9 连续时间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5.10 系统频域分析举例
5.11 利用MATLAB进行系统频域分析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信号单边Laplace变换及其基本性质。(2)掌握利用单边Laplace变换求解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3)重点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时域特性、频率响应、稳定性)的关系。(4)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直接型、级联型和并联型模拟框图。
6.1 连续时间信号的复频域表示
6.2 常见信号单边拉普拉斯变换
6.3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I)
6.4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II)
6.5.1 单边拉普拉斯反变换
6.5.2双边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
6.6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复频域描述
6.7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6.8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模拟
6.9 连续时间LTI系统响应的复频域分析
6.10 利用MATLAB进行连续系统的分析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单边z变换及其性质。(2) 掌握利用单边z变换求解离散时间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3) 重点掌握系统的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时域特性、频域特性、稳定性)的关系。(4) 掌握离散系统的直接型、级连型和并联型模拟框图。
7.1 离散信号的z域表示
7.2 常见序列单边z变换
7.3 单边z变换的性质(I)
7.4 单边z变换的性质(II)
7.5 单边z反变换
7.6 双边z变换及反变换
7.7 离散系统的z域描述
7.8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7.9 系统响应的z域分析
7.10 离散系统的基本联接
7.11 离散系统的模拟
7.12 z域分析综合举例
7.13 回声消除的z域分析
7.14 利用MATLAB进行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课时目标:本章学习目标:(1) 掌握状态变量分析法的基本概念。(2) 掌握连续与离散系统状态方程建立的方法。(3) 掌握连续与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8.1 系统状态变量分析法的概念及其普遍形式
8.2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建立
8.3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建立
8.4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求解
8.5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求解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 陈后金,胡健,薛健. 信号与系统第3版(“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2] 陈后金,胡健等. 信号与系统 第3版 学习指导与习题全解.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3] 陈后金,郝晓莉等.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国家精品课程北京交通大学“信号与系统”网址:https://202.112.146.131/xhyxt/
[5]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北京交通大学“信号与系统”网址:
https://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343.html
[6]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北京交通大学“走近数字技术”网址:
https://www.icourses.cn/viewVCourse.action?courseCode=10004V005
[7] E.W. Kamen, B.S. Heck, Fundamentals of Signals and Systems Using the Web and MATLAB.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2007.
[8] S. Haykin,B. V. Ven. Signals and Systems (第2版).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5.
[9] A.V.Oppenheim. Signals and Systems 或中译本 (第2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常见问题
- 课程是否有先修课要求?
- “信号与系统”课程一般需要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电路分析做为先修课的要求,其中微积分的知识要求的比较多一些,包括常系数微分方程的求解,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概念和求解,函数的微分和积分运算,等等。线性代数和电路分析则需要有一些基本的知识,包括基本的矩阵表示和运算,分立元器件的性质和基本电路知识。但是这些先修课的要求也不是绝对的,象线性代数和电路分析,也可以在课程进行当中遇到相应的知识点时进行补充,当然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消化。
- 课程结束后还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吗?
- 为了方便更多的同学能够更加方便地参与到“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学习,我们特意将教学视频在课程结束后仍旧开放给已经注册过的学生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