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法原理及应用
第8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2月22日 ~ 2020年06月21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3272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目前法律工作者最缺乏的是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或未作规定时如何发现规则的能力,因此,本课程旨在结合疑难行政案件讲解中国行政法原理,并着重培养如何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发现规则的能力和相应的论证说理能力。本课程欢迎已学过宪法的同学学习,也欢迎在实务部门工作需要重新回炉行政法研习的同志参与讨论。
目前法律工作者最缺乏的是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或未作规定时如何发现规则的能力,因此,本课程旨在结合疑难行政案件讲解中国行政法原理,并着重培养如何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发现规则的能力和相应的论证说理能力。本课程欢迎已学过宪法的同学学习,也欢迎在实务部门工作需要重新回炉行政法研习的同志参与讨论。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行政法是宪法最主要的实施法,是与民法、刑法并列的三大实体法之一。宪法所确定的国家机构职责的履行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都离不开行政法的贯彻和落实。行政法旨在规范政府行政权的行使,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由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从出生到进入坟墓,都处于政府的管理之下,因此,了解行政法,并运用行政法督促行政机关积极依法行政,预防和阻止行政机关越权行政和滥用职权,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时,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

 随着我国对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新行政诉讼法的实施,行政案件大幅度增加,各级地方政府对依法行政越来越重视,百姓越来越懂得运用行政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政案件的处理也越来越体现为:“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找关系不如充分的论证说理”。然而,要在行政案件处理中进行充分的论证说理,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离不开行政法基本原理的指导。

本课程分为十篇,内容包括:行政法原理概论篇,行政法基本原则篇,行政的主体、依据和手段篇,行政行为一般理论篇,行政许可原理篇,行政处罚原理篇,行政强制原理篇,行政征收原理篇,其他行政行为原理篇,行政救济原理篇。

在讲解行政法原理的过程中,主讲老师会着重穿插一些疑难行政案例的分析,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行政法原理的理解。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行政案件处理中论证说理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行政法原理,本课程特地安排了几次具有挑战性的案例分析作业。同学们只有在提交了作业之后,才可以看到老师亲自撰写的法律文书(起诉状、上诉状、代理词、申请书、专家法律论证意见等)。

下面这道案例分析题就是主讲老师安排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案例分析题之一。如果你觉得回答不好下面这道案例分析题,建议你先来学习中国行政法原理。

【案情】中国内地的甲公司与中国香港乙公司于2000年签订中外合作企业合同,每页都盖有双方的骑缝章。根据《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合作企业合同章程在办理合作企业设立审批手续时,应当由中方投资者甲公司报审批机关审批,且合作企业合同应自合作企业设立批准证书颁发之日起生效。甲公司在办理合同章程审批手续时替换掉了合同的有关内容,仅保留了最后的签字盖章页。某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8日向中方投资者颁发了合作企业设立批准证书,并由其下属某区投资促进局出具了合作企业合同审批通知单,其内容大意是:1.同意双方共同签署的协议;2.本通知单有关投资额、注册资本、合作期限、经营范围等的规定与合作企业合同不一致的,以本合同批准通知单为准。由于现行法律制度没有让外方投资者乙公司参与到审批程序中来,合作企业合同审批决定也未送达乙公司,因此乙公司对于甲公司更换合同文本内容一事毫不知情。甲乙双方成立的合作企业实际履行的合同是甲乙双方都盖有骑缝章的那份合同文本。2006年,双方合作破裂,经过仲裁后决定解散合作企业,但在分配合作企业财产时甲乙双方起争议:甲方要求执行报审批机关审批并在审批机关存档的那份合同文本,而乙公司要求执行双方共同签署且每页都盖有双方骑缝章并实际履行的那份合同。

【问题】

1.我国关于合同章程审批程序的规定是否符合正当程序的要求?

2.对合同章程作出的审批决定属于行政许可还是行政确认?

3.审批机关对合作企业合同作出的审批决定对合作企业合同这一民事合同的效力有怎样的影响?

4.如何理解《中外合作企业法实施细则》关于“合作企业协议、合同、章程自审查批准机关颁发批准证书之日起生效”的规定?

5.如果不服区投资促进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审批决定向法院起诉,应当以谁为被告?

6.法院民事审判庭或者仲裁机构在处理甲乙双方分配合作企业财产的民事纠纷时,是否应征求审批机关的意见?

7.请为乙公司设计一套维权方案。

   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请详细说明理由。


授课目标

1. 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行政法基本原理,能运用基本原理对法律规定不明确的问题进行解释以及结合法条处理个案。 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论证能力和水平。 3. 了解行政法学理论前沿,并学会撰写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申请书、行政许可决定书等法律文书。

课程大纲
行政法原理概论
课时目标:理解学习公法的方法,熟练掌握行政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把握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准确识别受到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熟练掌握中国行政法的内容、特点和形式渊源,理解行政活动所依之“法”将因行政活动的类型和行政活动所影响到的老百姓权益的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1如何学习公法
1.2行政法与我们的生活
1.3行政法中的行政与行政权
1.4行政法的概念、功能与地位
1.5行政法律关系
1.6中国行政法的内容和特点
1.7中国行政法的形式渊源
行政法基本原则
课时目标:理解依法行政的原理和对行政机关提出的具体要求,熟练掌握贯彻依法行政要求并指导行政法的制定、解释和适用的各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涵和要求,并能运用这些基本原则,分析个案中的行政行为是否构成滥用职权或者明显不当。
2.1依法行政的原理
2.2不得越权原则
2.3平等原则
2.4公共利益原则
2.5正当程序原则
2.6比例原则和利益权衡原则
2.7诚实信用原则
2.8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2.9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的原则
2.10其他原则
行政的主体、依据和手段
课时目标:熟练掌握中国的行政主体的概念,了解行政主体的类型与行政组织的形式,能够从行政组织法的角度分析行政机关相互之间的关系、区分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理解行政的人的手段即公务员与行政的物的手段即公物在保障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上的作用,并结合《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掌握公务员享有的不同于公民的权利以及应承担的特殊义务,理解公物的设置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能够根据行政执法依据的效力等级及冲突处理规则解决实践中发生的问题,理解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怎样的效力。
3.1 行政主体的概念
3.2行政主体的类型与行政组织的形式
3.3行政机关相互之间的关系
3.4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
3.5行政的人的手段-行政公务人员
3.6行政的物的手段——公物
3.7行政执法依据的效力等级与冲突处理规则
3.8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类型和效力
行政行为的一般理论
课时目标:掌握广义的行政行为的概念,理解行政行为的多种分类,熟练掌握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划分以及附款行政行为与不附款行政行为的划分,理解行政裁量行为控制的各种方法,重点掌握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生效规则以及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重点掌握合法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行政行为违法的多种可能后果,熟练掌握行政行为撤销和废止应遵循的规则,理解违法性的继承应具备的要件以及行政行为瑕疵补正的规则,掌握行政程序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正式听证程序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4.1行政行为的概念
4.2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4.3附款的行政行为与不附款的行政行为
4.4行政裁量行为及其控制
4.5行政行为的其它分类
4.6行政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4.7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
4.8合法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与行政行为违法的法律后果
4.9无效的行政行为与可撤销的行政行为的区别
4.10行政行为的撤销、废止及其限制
4.11违法性的继承和行政行为瑕疵的补正
4.12行政程序
4.13正式听证程序的基本规则
行政许可原理
课时目标:结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熟练掌握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类型,理解行政许可的条件和标准在行政机关决定是否给予许可上的意义,熟练掌握行政许可的撤回、撤销与吊销许可证之间的区别,了解行政许可的原则、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划分以及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受到的限制,了解行政许可中止的条件和法律后果,能运用法律解释方法探讨行政许可有效期延续的规则,掌握行政特许的概念和特点。
5.1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类型
5.2行政许可的条件和标准
5.3行政许可的变更、撤回、撤销与吊销
5.4行政许可的原则
5.5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
5.6行政许可的中止
5.7行政许可有效期的延续
5.8行政特许的概念和特点
行政处罚原理
课时目标:结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掌握行政处罚的概念、行政处罚的原则、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划分以及实施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程序,了解行政处罚的证据规则和处罚裁量权行使应考虑的因素,能够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分析不同类型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探讨违法所得的认定规则和违法建筑的处理规则。
6.1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种类
6.2行政处罚的原则
6.3行政处罚的设定
6.4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
6.5行政处罚的程序
6.6行政处罚中的证据规则
6.7违法所得的认定
6.8行政处罚裁量
6.9违法建筑的处理
行政强制原理
课时目标:结合《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掌握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代履行和执行罚等概念,重点掌握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以及行政强制程序,了解行政强制的原则与设定权限划分,能运用法律解释方法探讨处理行政强制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债权冲突应遵循的规则,了解行政法义务承受应具备的要件。
7.1行政强制的概念与类型
7.2行政强制执行
7.3代履行
7.4执行罚
7.5行政强制的原则与设定
7.6行政强制的实施程序
7.7债权冲突的处理和行政法义务的承受
行政征收原理
课时目标:掌握行政征收的概念,能结合我国《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把握作为征收理由的“公共利益”应当是什么,把握征收和征用的内涵并对两者加以区分,并运用行政法基本原则探讨我国的征收程序和补偿范围和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行政收费的概念、原则和类型。
8.1行政征收概述
8.2公益征收(一):作为征收理由的公共利益
8.3公益征收(二):征收或征用的内涵
8.4公益征收(三):征收程序
8.5公益征收(四):补偿
8.6行政收费
其它行政行为原理
课时目标:把握行政确认、行政合同、行政给付、行政指导、行政计划、行政裁决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行政合同和民事合同的区分标准,了解行政行为种类的多样性,并能运用归纳抽象法去探讨某些类型的行政行为概念、特点及应遵循的规则。
9.1行政确认
9.2行政合同
9.3行政给付
9.4行政指导
9.5行政计划
9.6行政裁决
9.7行政行为种类的多样性
行政救济原理
课时目标:结合《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了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的基本程序,尤其是要重点掌握申请复议的期限、复议决定期限、复议决定种类及其适用条件、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起诉期限、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一审判决种类及其适用条件,了解当事人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行政赔偿的受案范围、赔偿程序以及赔偿标准。
10.1行政复议原理
10.2行政诉讼原理
10.3行政赔偿原理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建议在学完宪法、民法和民事诉讼法之后再学习本课程。

证书要求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单元测验占40%,为客观题;单元作业占10%,为主观题,需要完成作业提交和完成规定的互评数量(主观题量比较多,有一定难度,希望学有余力以及想提高论证说理能力的同学认真去完成);课堂讨论占10%;课程考试占40%。60分及以上为合格,80分及以上为优秀。

本课程的认证证书收费标准为:100元/人


参考资料

1.应松年主编:《中国当代行政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应松年、姜明安、马怀德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3. [德] 毛雷尔:《行政法》,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 [日] 盐野宏:《行政法总论》《行政组织法》《行政救济法》,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 [韩] 金东熙:《行政法Ⅰ》《行政法Ⅱ》,赵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 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原理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 杨解君:《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上、中、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 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9. 何海波:《行政诉讼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10. 肖泽晟:《公物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1. 胡建淼、江利红:《行政法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2翁岳生:《行政法(上册、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3.[美]皮尔斯:《行政法(第五版)》,苏苗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南京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肖泽晟

肖泽晟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