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数字人文创新思维与方法
第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6日 ~ 2025年06月29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8周,共20周 已有 258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1)
spContent=“数字人文”是目前国际最具潜力的新兴学科和前沿研究领域,致力于运用数据、数据思维与方法来解答和研究人文艺术问题。本课程在介绍基本理论和经典案例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数字人文研究实操。基本理论和经典案例部分将介绍数字人文的基本内容、核心概念和重要项目案例的核心理论思路和方法路径;实践方法介绍与操作部分将结合具体软件和工具,结合具体研究议题,教授学生如何从研究问题开始,设计、实施,最终建立自己的数字人文研究项目。 本课程的四位授课教师来自南大艺术学院、历史学院和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同时皆为南大高研院数字人文创研中心成员。四位教师将分担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参与课堂互动、作业辅导等课下教学工作。
“数字人文”是目前国际最具潜力的新兴学科和前沿研究领域,致力于运用数据、数据思维与方法来解答和研究人文艺术问题。本课程在介绍基本理论和经典案例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数字人文研究实操。基本理论和经典案例部分将介绍数字人文的基本内容、核心概念和重要项目案例的核心理论思路和方法路径;实践方法介绍与操作部分将结合具体软件和工具,结合具体研究议题,教授学生如何从研究问题开始,设计、实施,最终建立自己的数字人文研究项目。 本课程的四位授课教师来自南大艺术学院、历史学院和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同时皆为南大高研院数字人文创研中心成员。四位教师将分担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参与课堂互动、作业辅导等课下教学工作。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课程类型:

公共课基础课


二、谁适合上这门课?

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有兴趣学习使用数据分析思维、数字分析方法、数字软件与技术来开展人文艺术研究的跨科学人才。


三、这门课教什么?


  • 引介前沿学术领域。介绍数字人文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扩大本科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知识更新;
  • 跨学科知识及能力培养。通过讲授面向人文艺术的的数字化、数据库、文本挖掘、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主题模型及社交网络等方法,培养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跨学科人文研究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 数字时代人文研究意识及能力培养。聚焦人文艺术研究问题,借助数字人文思维与方法,培养跨专业学生开展面向数字时代的人文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 对接国际研究生培养需求。针对国际一流大学开设数字人文硕士项目,增强本科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 培养具备高数字素养的综合性人才。针对目前社会亟需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培养文科生的数字素养。



四、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


    本课程希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 了解数字人文、大数据等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
  • 了解元数据、数字档案、图像标注方法及相关软件;
  • 掌握人文研究中的定量研究方法;
  • 掌握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文本分析方法;
  • 掌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
  • 掌握GIS的基本概念、方法与工具;
  • 学会结合GIS开展数字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这门课的亮点是?


  • 本课程适合多学科背景的学生,可以满足学生,尤其是文科生上手学习数据分析及相关方法的需求;
  • 本课程内容专题性强,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清晰,且课程使用软件皆为免费开放版权软件,已有一些相关使用软件,可以配合作为课程内容使用;
  • 本课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四位授课老师来自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历史学院及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知识背景多样,且在数字人文领域经耕耘多年,发表论文多篇,并合作主编了“数字人文研究”系列丛书,在今年年内出版。四位老师近年来受邀在国内外开展数字人文相关讲座及工作坊多次,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
显示全部
课程大纲
DH四人谈:老师们和你聊聊什么是数字人文
课时目标:四位老师从个人科研经验和认识出发,和各位同学聊聊什么是数字人文,以及学习数字人文有什么好处
1.1 DH四人谈: 什么是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与人文大数据的关系
课时目标:学习内容:①什么是数字人文?② 数字人文的历史脉络; ③大数据与人文研究的关系:什么样的数据是人文数据?④以数据驱动的人文研究有什么创新之处? 预期成果:了解数字人文基本概念及历史;理解人文数据特点;掌握数字人文与传统研究方法的差异。
1.1 数字人文与人文大数据
1.2 大数据
1.3 人文数据的特点以及如何获取
1.4 以数据驱动的人文研究
量化数据库的建制与使用
课时目标:学习内容:量化数据库的概念、建构方法与研究案例预期成果:掌握构建历史量化数据库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2.1 必要:微观历史数据库的兴起
2.2 可能:量化数据库与中国史研究
2.3 如何:量化历史数据库的构建
2.4 要点:从结构数据到追踪数据
2.5 示例:从微观数据到宏观历史的中国知识阶层来源研究
文本分析
课时目标:学习内容:量化方法的内涵与案例演示预期成果:掌握文本分析的基本原理
3.1 阅读文献的新可能性
3.2 评价文本分析的三要素
3.3 文本处理的准备
3.4 文本分析的几把刷子(I)
3.5 文本分析的几把刷子(II)
社会网络分析
课时目标:学习内容: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内涵与案例演示预期成果:掌握Visone、Gephi等软件的基本使用
4.1 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案例
4.2 描述网络的属性
4.3 理解网络的指标
4.4 从理论到实践
图像与数字人文的关系
课时目标:学习内容:①何为图像数据?②数字艺术与数字化艺术有什么关系?③怎么用图像讲述故事? 预期成果:了解图像数据特点;理解数字化及数字技术在艺术研究中的意义;理解图像元数据与数字艺术史案例。
5.1 图像与数字人文
5.2 如何对图像进行数字化标注
5.3 数字化、数字艺术史
5.4 图像数据以及数字人文
空间人文与GIS:理论、方法、工具与案例
课时目标:学习内容:① 空间人文(Spatial Humanities)引论:为什么需要“空间”、空间之诸象、空间人文的概念; ② 空间人文是数字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地理信息系统(GIS):概念、工具与方法(初阶);④ 空间人文研究方法。实训工具:QGIS、GoogleEarth预期成果:初步掌握GIS与空间人文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工具。
6.1 概论
6.2 空间人文与城市历史地理
6.3 GIS与历史空间舞台的重构
6.4 利用GIS讲好城市空间故事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 Defining Digital Humanities: A Reader, Edited by Melissa Terras, Julianne Nyhan, Edward Vanhoutte, Routledge, 2014. 
  • 《NLP汉语自然语言处理原理与实践》,郑捷,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 
  • Mastering Gephi Network Visualization, Ken Cherven, Packt Publishing, 2015年。 
  •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三版)》,黄杏元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 
  • 《当代Q地理信息系统:从人文社会到大数据》,石计生等编著,台北:双叶书廊,2017年。 
  • 《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林珲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cience, Longley PA, Goodchild MF, Maguire DJ, Rhind DW. New York: Wiley.2001. 
南京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陈静

陈静

副教授

推荐课程

模电不挂科-5小时学完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路

猴博士爱讲课

201591人参加

数电不挂科-4小时学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

猴博士爱讲课

227067人参加

电工学不挂科-4小时学完电工学(上)

猴博士爱讲课

209149人参加

SolidWorks三维建模技术-从入门到精通【上新早鸟价】

机械攻城狮-fighting

5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