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微生物学
第16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0日 ~ 2025年07月14日
学时安排: 3-5
进行至第6周,共21周 已有 123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51)
spContent=微生物与人类和食品工业密切相关,阐明了微生物的五大生物学规律(即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为主线,从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讲清概念、理顺脉络、阐明规律、突出“三点”(重点、难点和生长点),并努力联系实际阐明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安全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与人类和食品工业密切相关,阐明了微生物的五大生物学规律(即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为主线,从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讲清概念、理顺脉络、阐明规律、突出“三点”(重点、难点和生长点),并努力联系实际阐明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安全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微生物学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开设的基础课。在粮油食品及其他食品等加工、保藏及安全控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课程的主题:系统介绍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等生物学理论与实践。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食品类专业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学会利用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更好地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了解食品生产、贮存过程中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初步了解运用现代免疫学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和菌种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同时对微生物学最新发展动态有一定了解。

本课程的特色:知识模块化;重点和难点突出;图文并茂;内容与时俱进

授课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的本科二年级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学会利用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更好地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了解食品生产、贮存过程中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初步了解运用现代免疫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为他们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课程大纲

第1周 绪论

1.1 微生物与人类

1.2 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1.3 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1.4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1.5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1.6 食品微生物学

绪论单元测验题

绪论单元作业题

第2周 微生物 形态与分类(1)

2.1 细菌的形态与染色

2.2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

2.3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和细胞核)

2.4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2.5 细菌的繁殖、菌落和分类

微生物形态与分类(1)单元测验题

微生物形态与分类(1)单元作业题

第3周 微生物形态与分类(2)

3.1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类型

3.2 真菌的细胞结构

3.3 真菌的营养体

3.4 真菌的繁殖

3.5 真菌的菌落与分类

3.6 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

微生物形态与分类(2)单元测验题

微生物形态与分类(2)单元作业题

第4周 微生物形态与分类(3)

4.1 放线菌

4.2 病毒

4.3 蓝细菌

4.4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微生物形态与分类(3)单元测验

微生物形态与分类(3)单元作业题

第5周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5.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5.2 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5.3 微生物营养类型

5.4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

5.5 微生物培养基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单元测验题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单元作业题

第6周 微生物代谢

6.1 代谢概述

6.2 微生物能量代谢

6.3 工业发酵

6.4 微生物的物质代谢

微生物代谢单元测验题

微生物代谢单元作业题

第7周 微生物生长

7.1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7.2 微生物生长规律

微生物生长单元测验题

微生物生长单元作业题

第8周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8.1 微生物与人为环境的关系

8.2 基质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8.3 基质水活度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8.4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8.5 氧气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单元测验题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单元作业题

第9周 有害微生物控制(消毒与灭菌)

9.1 高温杀菌与消毒

9.2 其它杀菌与消毒方法

有害微生物控制(消毒与灭菌)单元测验题

有害微生物控制(消毒与灭菌)单元作业题

第10周 微生物与自然环境

10.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10.3 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

10.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微生物与自然环境单元测验题

微生物与自然环境单元作业题

第11周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经典育种

11.1 遗传物质证明的经典试验

11.2 基因突变与诱变育种

11.3 基因重组与杂交育种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经典育种单元测验题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经典育种单元作业题

第12周 基因工程和菌种保藏

12.1 基因工程及应用

12.2 菌种保藏

基因工程和菌种保藏单元测验题

基因工程和菌种保藏单元作业题

第13周 传染与免疫

13.1 病原微生物的传染

13.2 免疫学基础

13.3 非特异性免疫

13.4 特异性免疫

13.5 免疫系统

13.6 抗原与抗体

13.7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13.8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传染与免疫单元测验题

传染与免疫作业题

第14周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14.1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

14.2 动物性食品腐败

14.3 粮食霉变与发热

14.4 细菌性食物中毒

14.5 真菌性食物中毒

14.6 食品介导的病毒性感染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单元测验题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单元作业题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生物化学

参考资料

教材:周建新,伍金娥主编:粮食和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1]      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第4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江汉湖,董明盛. 食品微生物学(第3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      周德庆,徐士菊. 微生物学词典[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关统伟. 微生物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5]      于淑萍. 应用微生物技术(第3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6]      李宗军. 食品微生物学原理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7]      刘慧.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8]     蔡静平. 粮油食品微生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9]      何国庆,贾英民,丁立孝. 食品微生物学(第4版)[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

南京财经大学
7 位授课老师
周建新

周建新

教授

都立辉

都立辉

副教授

汪芳

汪芳

副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