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本科、研究生、教师、社会学习者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识记与理解,掌握著作权法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具体制度;(2)能力提升与应用,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著作权法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著作权法律保护实践紧密结合;(3)素质提升与养成,掌握自主学习的法治素养,践行“法律人”的要求,运用著作权法相关知识具体分析著作权纠纷,追求制度正义与法律公平;(4)创造力的培塑。综合运用著作权法理论知识,分析、解决著作权法领域实际问题,形成创造性的智力成果;(5)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以及保护著作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基本价值理念。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本科、研究生、教师、社会学习者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识记与理解,掌握著作权法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具体制度;(2)能力提升与应用,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著作权法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著作权法律保护实践紧密结合;(3)素质提升与养成,掌握自主学习的法治素养,践行“法律人”的要求,运用著作权法相关知识具体分析著作权纠纷,追求制度正义与法律公平;(4)创造力的培塑。综合运用著作权法理论知识,分析、解决著作权法领域实际问题,形成创造性的智力成果;(5)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以及保护著作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基本价值理念。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著作权法》线上课程由梅术文教授领衔教授,主要团队成员包括锁福涛副教授、刘佳副教授、张颖露副教授和魏钢泳讲师。以梅术文教授编著的《著作权法:原理、规范和实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版)为教材,对著作权法概述、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内容、邻接权、著作权的限制、著作权的利用、著作权集体管理、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著作权的保护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等11个问题进行讲授。
课程大纲
著作权概论
课时目标:理解著作权的基本概念
1.1著作权和著作权制度
1.2著作权的理论基础
1.3著作权制度的沿革与演进
1.4著作权发的第三次修改
1.5著作权的变革趋势
著作权客体
课时目标:理解著作权的客体类型
2.1著作权客体的概述
2.2作品的类型
2.3特殊作品类型
2.4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
著作权主体
课时目标:了解著作权的主体范围及各类作品的权利归属
3.1 著作权主体概述
3.2 作者
3.3 特殊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著作权的内容、取得与期限
课时目标:理解著作权的权利内容,取得方式与权力期限
4.1著作权内容的概述
4.2著作人身权的内容
4.3.1著作财产权的内容1
4.3.2著作财产权的内容2
4.4著作权的取得与期限
邻接权
课时目标:理解邻接权的概念及其分类
5.1概述
5.2出版者权
5.3表演者权
5.4音像制作者权
5.5广播组织权
著作权的限制
课时目标:理解著作权的权利限制,掌握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法定许可制度、强制许可制度等重要内容。
6.1概述
6.2.1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上
6.2.2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下
6.3.1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上
6.3.2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下
6.4著作权的强制许可
6.5发行权的权利穷竭
著作权的利用
课时目标:理解著作权的利用方式及其内涵
7.1著作权转让
7.2著作权许可
7.3著作权质押
著作权集体管理
课时目标:理解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概念及运行管理
8.1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概述
8.2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设立和运行
8.3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
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
课时目标:掌握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的相关知识。
9.1.1 技术措施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9.1.2 技术措施保护的内容
9.1.3 技术措施法律保护的限制
9.2.1权利管理信息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9.2.2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与限制
著作权的保护
课时目标:掌握著作权的民事、行政、刑事保护
10.1 著作权的民事保护
10.2 著作权的行政保护
10.3 著作权的刑事保护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课时目标:理解并掌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及权利义务
11.1.1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和地位
11.1.2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分类
11.1.3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
11.2.1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直接侵权责任和替代责任
11.2.2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间接侵权责任
11.3.1 “避风港”规则的概念
11.3.2 “避风港”规则的主客观要件
11.3.3 “通知—删除”程序
11.4.1 提供传输通道服务和系统缓存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限制
11.4.2 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和搜索或链接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限制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