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物流业发展迅猛,水运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绿色、低碳的货运方式,将为时代的发展发挥特殊的贡献。港口作为水陆联运的中转站,其地位举足轻重,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交通部水运“十四五”规划都对港口的发展提出明确的要求。码头、防波堤是港口工程中最主要的水工建筑物,随着船舶大型化和标准化及航道条件的不断改善,港口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变革时期,港口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和改造是我们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也是我们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者的光荣使命。
《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是港航专业的核心专业课,60个学时,4个学分,主要为港航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开设,也适用于高职高专交通运输大类、水利工程与管理类、土建施工类专业;从事工程施工和需要进行港航注册一级建造师考试的社会学员。课程对接学生首岗施工员和未来3-5年发展成为项目工程部长岗位应具备的综合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素养。
课程设置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两个板块,推进混合式教学的开展。线上学习板块根据港工结构由典型到特殊,由结构组成、构造到施工方法划分章和节,达成知识目标。线下教学板块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模块项目化重构,根据专业工作对象的结构特点按照由总体认知到具体结构施工的方式划分模块,每个模块根据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成长过程,以“一点深入,以点发散”的思路构建项目,以创新能力培养思政目标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素质目标的达成为主线,每个模块首先选择最典型的工程结构、最有代表性的真实工程项目,依据绘图、图纸解读、模型绘制、方案编制、施工问题解决的顺序,逐层递进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再以此为中心发散,开展同类工程施工的学习和融合创新,逐级打造学生对所学结构类型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融合创新?”四个维度的认知能力递进,最终达到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的。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每个模块的混合式教学教案参考和一建考试真题,以及现行行业规范、课程标准等辅助教学资源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四新”应用、典型工程案例等拓展学习资源,实现课岗融通、课证融通,达成能力、素质和思政目标。
本课程特色创新创新:
1.打造校企共建、区域合作高质量在线课程,对接港航一线发展需求
学校凭借南通区域优势,与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中的南通通州湾项目进行区域合作,聘请港口建设企业技术专家进行课程共建,以通州湾项目图纸、物模、建筑实体及参建企业的工法等作为教学资源,实时对接港口建设一线技术发展需求。
2.设计“一点深入,以点发散”的模块教学内容,助力创新能力培养
围绕创新能力培养思政主线,深入挖掘目标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融合创新”四个维度,利用“江苏省港航安全警示教育基地”的科技成果资源,逐级培养学生融合创新能力,层层递进,达到从事专业大类工程施工的能力。
3.线上学习、线下教学的课程结构架构,助力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
构建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双板块,线上学习板块为混合式教学提供线上自主学习内容,服务知识目标达成;线下教学板块为混合式教学提供项目教案和一建真题,达成能力、素质和思政目标。
【思政目标】:着重树立创新意识,形成融合创新能力。继续实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巩固规范、安全、环保、质量的工程伦理教育成果。
【素质目标】:着重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同时形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促进施工员、工程部长应具备的工程思维和职业素养养成。
【知识目标】:能描述各类港工建筑物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荷载特点及施工方法。
【能力目标】:能从结构受力的角度分析港工建筑物的工作原理、特点;能针对港口及其他水工建筑物的工程施工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设计,能编制施工方案。
本课程需要在学习《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力学》、《混凝土结构与识图》、《土力学与地基》、《混凝土结构与识图》、 《水力学与工程水文》、《BIM建模基础》、《BIM建模与实训》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
教材:
[1]《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9787112284672,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05(2023年版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2]《港口航道建筑物》,9787522605470,丁秀英,周志琦,水利水电出版社,2022.5(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高水平专业群新形态数字化教材)
[3]《港口水工建筑物》,9787114091445,徐炬平,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7(高等职业院校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港航专业”)规划教材)
参考书:
【1】《港口水工建筑物》,9787114072123 ,韩理安,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5(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