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南,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启迪作用,并为学好各专业知识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本课程负责人王岩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全 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等荣誉称号。兼任教育部高校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等职务。 团队成员大多拥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邓伯军教授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优秀一等奖,徐地龙、孙卫卫两位教师获得学校教学创新一等奖,校级教学优秀二等奖,校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本课程建设:【2008年】本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王岩教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被评为教育部“精彩 一课”;【2010年】王岩教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被评为教育部“精彩 一门课”,成为全国的教学示范课;【2013年】本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 年】本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本课程被评为国家一流课程;【2021年】本课程被评为江苏省混合式一流课程。
线上课程内容完整,教学辅助资料丰富,练习题比较新,有助于学生提高考试成绩。
线上课程力图打造学习共同体,线上平台有助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我们安排专职教师24小时线上值日,回答问题并参与学生互动。
我校学生以线下学习为主;线上课程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基本知识点,便于线下专题教学。
课程每一轮注册学习者人数均超1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三者在价值观、方法论上高度统一。课程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两大理论为主线,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培养目标有4个方面:
1.知识掌握: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2.能力建设: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品格,具有问题意识,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
3.价值引领:聚焦于青年学生的价值选择和政治素养的提升,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人格养成: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导论
课程导入语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总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与现代价值反思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观的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历史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的永恒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与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第一次作业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认识何以可能:科学的实践观(上)
认识何以可能:科学的实践观(下)
以实践的方式认识世界: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
原来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认识的本质和特征
认识如何可能:实践出真知
认识的展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认识的归宿:从理性认识返回到实践
认识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归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超越——以实践消解形而上学
没有人可以垄断真理——真理的客观性
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实践,还是实践——真理的检验标准
既要追求真理,更要注重价值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第三章 人类杜会及其发展规律
导入语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
“恶”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同步性
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科技的双面性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解码劳动二重性
货币的发展与本质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科学认识劳动价值论
资本的概念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如何计算剩余价值与生产价格
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文化渊源
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垄断与竞争、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作用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阶层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第二次作业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之前所需掌握的主要能力和知识结构:
1.学生需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2.学生需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了解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动态。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马克思:马克思《资本论》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8]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9]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14]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15]《中国哲学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Q : 个人信息脱敏,看不到学生个人信息。
A : 我校学生建立慕课堂,我校学生在注册时,其昵称需要有学号,以便平台与教务处系统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