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网络与人工智能法
第1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17日 ~ 2025年09月1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3周,共26周 已有 492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853)
spContent=本课程将带领同学们了解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网络金融法、网络知识产权法与人工智能法,掌握网络与人工智能领域基本的法律理论、法律制度、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和解决网络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法律问题的基础能力。
本课程将带领同学们了解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网络金融法、网络知识产权法与人工智能法,掌握网络与人工智能领域基本的法律理论、法律制度、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和解决网络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法律问题的基础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课程简介

网络与人工智能催生的新的行为模式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法律问题,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而产生的新型法益和新型权利问题,且新技术的运用本身也蕴含着风险。因此,法律必须应对这些挑战。本课程旨在阐述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所引起的法律问题,使同学们掌握网络与人工智能法治理论、原理、规则,提升同学们运用法律处理网络与人工智能相关问题的能力。

2.这门课会讲什么?

本课程主要阐述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网络金融法、网络知识产权法、网络犯罪与刑罚、人工智能法等理论、原理、规则,阐述网络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网络安全、电子商务、金融、知识产权以及网络犯罪与惩罚等法律问题,并阐述人工智能所引起的法律问题,以对网络与智能时代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3.你将收获什么?

通过学习,你将了解到法律如何对网络与人工智能所引起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包括权利义务分配、法律责任配置、法律风险和救济机制等,你将掌握网络与人工智能法治理论、原理、规则,获得相关能力。

4.适合什么人学习?

本课程为通识类课程,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也适合从事网络与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国家机关人员、平台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用户和相关爱好者学习。

授课目标

1.使学生了解网络与人工智能法的基本理论,掌握我国网络与人工智能法的主要法律制度;

2.培养学生的网络与人工智能法治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维护正当的网络秩序;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网络与人工智能相关纠纷的能力,以及应用网络与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网络与人工智能领域法律治理的路径、方法和体系。

课程大纲
导论
课时目标:理解网络与人工智能法的作用和意义
1.1网络与人工智能法导论
电子商务法
课时目标:理解电子商务法的作用和意义
2.1电子商务经营者及其准入
2.2电子合同当事人行为能力认...岁女孩打赏男主播65万案
2.3电子合同履行中的电子支付
2.4电子商务合同的履行和风险负担——快递丢失谁的责任?
2.5平台经营者的责任-滴滴公司在空姐打车遇害案
2.6平台经营者知识产权保护义...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
2.7“红旗”规则与“瞭望塔”...公司侵犯韩寒著作权纠纷案
2.8电子商务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去哪儿网个人信息泄露案
网络安全法
课时目标:理解网络安全法的作用和意义
3.1带你走进网络安全法
3.2网络运行安全的一般规定
3.3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
3.4亟待保护的个人信息
3.5网络安全法如何保护个人信息Ⅰ
3.6网络安全法如何保护个人信息Ⅱ
3.7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网络知识产权法
课时目标:理解网络知识产权法的作用和意义
4.1网络与知识产权
4.2网络中的复制、发行、传播与版权
4.3网络黑客的版权法规制
4.4版权旋涡中的ISP
4.5网络版权的限制
4.6网络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
4.7网络世界的商标保护
4.8网络竞争的正当界限
网络犯罪与刑罚
课时目标:理解网络犯罪与刑罚的概念
5.1认识网络犯罪
5.2网络犯罪的种类
5.3电子数据——沉默的现场知情人
5.4知否知否,网络刷单也可能入刑
5.5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刑法适用
5.6流量劫持入刑
电子政务法
课时目标:理解电子政务法的作用和意义
6.1电子政务的概念
6.2电子政务法的体系
6.3电子政务法的原则
6.4电子行政行为
6.5电子政务立法
网络金融法
课时目标:理解网络金融法的作用和意义
7.1网络金融法导论
7.2网络借贷法
7.3网络支付法
7.4ATM交易法
7.5网上证券业务法
7.6网络捐赠法
人工智能法
课时目标:理解人工智能法的作用和意义
8.1人工智能法探秘
8.2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
8.3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
8.4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8.5智能合约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需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以及互联网知识,先修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法学专业知识和互联网知识。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如下:

《网络法学》,刘品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陈奎、刘宇晖著,《网络法十六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乔路、白雪著,《人工智能的法律未来》,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版。

常见问题

Q: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A: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网络金融法、网络知识产权法、人工智能法、网络犯罪与法律规制等。

Q: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什么?

A: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网络法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和素养。本课程特有的思维方法是综合学生的法学知识对网络生活中的法律制度进行理解、分析、掌握,要运用法学学科的知识分析相关问题,尤其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些训练,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网络生活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Q :   本课程的团队支持与服务如何?

A: 课程建设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课程组成员均在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配备有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做技术支持和平台维护,并安排博士生、硕士生作为助教参与课程在线辅导和答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王建文

王建文

南航人文王建文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39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6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