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械、材料、航空、航天、航海、土木等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主干课。材料力学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通过理论、实验和计算,解决构件受力后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达到工程应用中经济性和安全性平衡的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工程实际问题中归类、总结和抽象出力学模型,通过对构件的受力分析,正确理解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基本概念,以及静力平衡、变形几何、物理关系在求解材料力学问题时的重要作用,掌握能量法在求解结构位移和超静定结构时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掌握工程实际中力学问题的建模方法和求解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依据。
3)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构件的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力学基础,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提高其从事力学相关问题研究的科学素养。
第一章 绪论
1.1 材料力学的发展简史
1.2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3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概念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拉伸与压缩
2.1 轴力和轴力图
2.2 拉伸(压缩)时的应力
2.3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2.4 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2.5 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2.6 拉(压)杆的变形及胡克定律
2.7 拉(压)超静定问题
2.8 装配应力和温度应力
第二章 拉伸与压缩
第三章 剪切
3.1 连接件的强度计算
3.2薄壁圆筒的扭转切应力、纯剪切及切应力互等定律
第三章 剪切
第四章 扭转
4.1 扭转时的内力和内力图
4.2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计算
4.3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
4.4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4.5 扭转超静定问题
第四章 扭转
第五章 弯曲内力
5.1.1 平面弯曲的内力
5.1.2 平面弯曲的内力图绘制
5.2.1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的微分关系(上)
5.2.2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的微分关系(下)
5.3 平面刚架的内力和内力图
第五章 弯曲内力
附录A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A.1 静矩和形心
A.2 惯性矩、惯性积和极惯性矩
A.3 平行移轴公式和转轴公式
附录A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第六章 弯曲应力
6.1 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
6.2.1 正应力公式推广和强度条件
6.2.2 正应力强度条件的应用
6.3 梁的弯曲切应力
6.4 提高梁强度的措施和等强度梁
第六章 弯曲应力
第七章 弯曲变形
7.1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7.2 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7.3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7.4 梁的刚度条件及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7.5 变形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第七章 弯曲变形
第八章 应力状态分析
8.1 解析法分析二向应力状态
8.2 图解法分析二向应力状态
8.3 三向应力状态
8.4 广义胡克定律
第八章 应力状态分析
第九章 强度理论
9.1 经典强度理论
9.2 经典强度理论的应用
第九章 强度理论
第十章 组合变形
10.1 斜弯曲
10.2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10.3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10.4 组合变形的普遍情形
第十章 组合变形
第十三章 能量法求位移
13.1 杆件应变能的普遍形式
13.2.1 单位载荷法的概念
13.2.2 单位载荷法的应用
13.3 图形互乘法
13.4 功的互等定理
第十三章 能量法求位移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
11.1 稳定性的概念
11.2 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11.3 压杆的临界应力
11.4 压杆的稳定计算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
第十四章 超静定结构
14.1 超静定结构分析基础
14.2 力法正则方程
14.3 对称性条件及其应用
第十四章 超静定结构
第十二章 动载荷
12.1 等加速度运动时构件的动应力
12.2 匀速转动时构件的动应力
12.3 冲击问题
12.4 冲击实例
第十二章 动载荷
第十五章 疲劳强度
15.1 疲劳的概念
15.2 疲劳极限及其影响因素
第十五章 疲劳强度
理论力学或大学物理的静力学知识。
材料力学(I) (II),苟文选主编,科学出版社,2023
材料力学(I) (II),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材料力学导教与导学,王安强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23
学习材料力学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加强习题训练,增强对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掌握,培养对力学问题的建模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