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第1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6日 ~ 2025年07月09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2周,共21周 已有 166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4)
spContent=从分子到细胞、从个体到群体、从祖先到后代、从无闻到大师:《遗传学》将以独特的视角向您展示神奇的生物学世界。
从分子到细胞、从个体到群体、从祖先到后代、从无闻到大师:《遗传学》将以独特的视角向您展示神奇的生物学世界。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遗传学》在生物相关学科领域内研究层面跨度很大,从分子到细胞,从个体到群体,甚至到群落和生态都有所涉猎,课程中的知识点也和众多生物相关课程有所交叉,比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等。当然《遗传学》也有着自己的核心问题,这就是: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及原理,这其中的动态过程描述不但涵盖个体发育,涵盖世代交替,甚至描述了物种的形成和进化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回答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当然也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我们的未来。《遗传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数学思想在生物学研究中体现,能用各种数学模型或公式来阐释遗传变异的规律,不但凝练升华了我们对生物学的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更可以应用于动植物育种、人类健康、疾病诊断等诸多方面。


      本在线课程按照从经典到现代的顺序排布讲述,希望学习者可以有一定的历史观:一方面以利于理解某些概念提出的背景,这样才能明白这些规律提出的伟大和跨时代的开创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学科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我们在学习现有知识的同时,也要勤于思考,勇于突破创新。


      本课程力求系统介绍普通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对课程具体内容进行了有机的筛选和简化, 突出通识教育而弱化过于艰深的专业知识灌输,旨在使学习者在短期内建立遗传学知识体系,不但适用于高校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对于跨专业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也有裨益,也可供相关科技工作者或者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学习参考。

授课目标

突出通识教育,弱化过于艰深的专业知识灌输,旨在使学习者在短期内建立遗传学知识体系。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和变异;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历史及作用。
1.1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作用
1.2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孟德尔遗传
课时目标:三大遗传定律之二: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科学的实验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科研思路; 显隐性的多样性,基因互作的结果。
2.1 分离规律
2.2 独立分配规律
2.3 孟德尔规律的扩展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课时目标:三大遗传定律之连锁交换律,连锁交换律的内容、原理及应用;交换值测定的方法及连锁遗传图的绘制;性连锁、限性遗传及从性遗传的概念及现象。
3.1 连锁与交换
3.2 交换值及其测定
3.3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3.4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
3.5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数量性状的遗传
课时目标:理解数量性状的概念、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掌握数量性状的特点和遗传基础;理解数量性状的分析方法;掌握遗传率的计算方法和用途。
4.1 数量性状的特征
4.2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4.3 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和方差分析
4.4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课时目标:掌握近交的遗传效应;掌握杂种优势的概念和产生的遗传机理。
5.1 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
5.2 纯系学说
5.3 杂种优势
5.4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利用
群体遗传与进化
课时目标:掌握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等概念;明确自然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了解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掌握群体遗传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新基因的来源和物种形成机制。掌握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的形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6.1 群体的遗传平衡
6.2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6.3 生物进化学说及其发展
6.4 物种的形成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课时目标:回顾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细胞的分类和基本结构;染色体的构成和包装过程;细胞分裂的类型和其中的重要事件;生物配子的形成和生活周期的概念。
7.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7.2 染色体
7.3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7.4 生物配子形成和受精
7.5 生活周期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课时目标:回顾、掌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8.1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8.2 DNA和RNA的化学结构
8.3 DNA的复制
8.4 RNA的转录与加工
8.5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
基因突变
课时目标:重点掌握基因突变的有利性和有害性。基因突变的性状变异类型。基因突变的方式。生物体对突变的防护机制。DNA修复的方式。
9.1 基因突变的概念与意义
9.2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9.3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
9.4 基因突变的鉴定
9.5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9.6 基因突变的诱发
染色体结构变异
课时目标:重点掌握简单阐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其遗传学效应,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方法。
10.1 缺失
10.2 重复
10.3 倒位
10.4 易位
10.5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
10.6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
染色体数目变异
课时目标:掌握人工诱发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单倍体的主要作用,非整倍体的应用。非整倍体有哪些类型。
11.1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11.2 整倍体
11.3 非整倍体
基因组学
课时目标:掌握基因组图谱构建的方法及其应用,常用的蛋白质鉴定技术及其原理,常用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原理。
12.1 基因组学概述
12.2 基因组图谱的构建
12.3 生物信息学
12.4 蛋白质组学
基因工程
课时目标:重组DNA技术、工具酶、载体;了解转基因生物、体细胞克隆动物。
13.1 基因工程概述
13.2 基因的分离
13.3 外源基因的导入
13.4 转基因生物的检测与鉴定
13.5 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课时目标:理解和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机理及相关应用。
14.1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14.2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遗传与发育
课时目标:了解基因与发育的研究历史及现状;掌握秀丽新小杆线虫的细胞特化;熟练掌握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凋亡的概念、特征、发生机制;掌握不同生物相关基因在性别决定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不同基因在胚胎极性生成中的作用、不同发育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及活性等。
15.1 细胞核与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15.2 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
15.3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质遗传
课时目标:熟练掌握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母系遗传的影响;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雄性不育系的概念和应用。
16.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16.2 母性影响
16.3 叶绿体遗传
16.4 线粒体遗传
16.5 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遗传
16.6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基因的概念与发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如果具有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将会有所帮助。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常见问题

Q : 测验和考试都包括什么题型?

A : 目前都为客观题,包括单选、多选和判断。

Q : 选课晚了,前几单元测试题目没有办法回答,怎么办?

A : 前面单元测试的截止时间已经设置了后延,若还是没有赶上,则要按平时成绩比例估算一下是否能够最终通过了,目前平时成绩占比40%,共4次单元测验。

Q :  我对这个课感兴趣,但生物学基础不好,能听懂吗?

A :  没问题,弱化专业教育,突出通识教育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

Q : 获得证书或者学分,我们学校认可吗?

A : 这个需要了解你所在学校政策。

Q : 我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能否选课,有什么注意事项?

A : 当然可以选课,请在规定时间内在我校教务系统选课。

Q : 这个课程难度大吗?

A :  通俗易懂,认真学习,认真完成测试,获得证书还是比较容易的。

Q : 为什么视频卡顿?

A : 请检查网络连接或者更换浏览器等,保持网络流畅。

Q : 视频为什么没有字幕?

A : 有字幕可能影响您思考和听讲,另外老师自觉普通话还行: 》。

Q : 这个课程能做为考研复习的备考课程吗?

A : 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具体要看你报考学校的考试大纲要求,本课程主要面向理工科学生,对于专业医学学生应该学习难度更大的课程。

西北工业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李京宝

李京宝

副教授

张辰艳

张辰艳

副教授

推荐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

张帼奋

34596人参加

普通生物学实验

余娴文

13506人参加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8818人参加

心理学与生活

陈昌凯

3208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