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 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属必修课。本课程是研究危害农作物的有害昆虫(Insect Pests)和螨类(Mites)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该课程简要介绍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害虫防治及综合治理的基本理论。主要阐明农作物、果树、蔬菜、棉花等作物主要害虫的识别特征、分布与危害特点、生物学习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科研、教学工作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并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课程先后荣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品课程、陕西省精品课程和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在这一部分,主要学习棉花、油料作物、甜菜、烟草和蔬菜害虫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棉花、油料作物、甜菜、烟草和蔬菜害虫的发生动态,重要害虫的分布、危害特点、生活史与习性、影响大发生的关键因素和综合防治技术,为将来从事农业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和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技术支撑。
第一章 棉花害虫
1.1 棉花害虫概述
1.2 棉蚜
1.3 棉铃虫(一)
1.4 棉铃虫(二)
1.5 棉红蜘蛛
1.6 棉红铃虫
1.7 棉盲蝽象
1.8 其他常见棉花害虫
单选题
双选题
判断题
思考题
第一章单元测试
第二章 油料作物害虫
2.1 油菜害虫
2.2 大豆害虫
2.3 花生害虫
判断题
第二章单元测试
思考题
双选题
单选题
第三章 甜菜、烟草害虫
3.1 甜菜害虫
3.2 烟草害虫概述与烟蚜
3.3 烟青虫与斜纹夜蛾
判断题
双选题
第三章单元测试
思考题
单选题
第四章 蔬菜害虫
4.1 蔬菜害虫概述
4.2 菜青虫
4.3 菜蛾
4.4 菜蚜
4.5 潜叶蝇
4.6 温室白粉虱与烟粉虱
4.7 食叶甲虫类
4.8 食叶夜蛾类
判断题
思考题
第四章单元测试
单选题
双选题
具有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常识等基础知识。
崔金杰,马奇祥.棉花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陆宴辉,简桂良,李香菊,等.棉花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问答.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陆宴辉,吴孔明.棉花盲椿象及其防治.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陆宴辉.Bt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研究前沿.应用昆虫学报,2012,49(4):809-819.
吕晓滨.棉花病虫防治技术.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雒珺瑜,马艳,简桂良.棉花生长关键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
孙志新,崔金杰,陈海燕.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江西棉花,2008,30(2):3-7.
吴莉莉,王登元,吕昭智,等.转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庇护所的建立和评价.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334-339.
于江南,日孜旺古丽·苏皮.新疆棉花病虫害及防治.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柴伟纲,谌江华,孙梅梅,等.2014.不同性诱剂和诱捕器对大豆豆荚螟的诱捕效果.浙江农业科学,1(7):1063-1064.
程媛,韩岚岚,于洪春,等.2016.性诱剂、赤眼蜂和化学药剂协同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应用昆虫学报,53(4):752-758.
戴长春,赵奎军,樊东,等.2015.东北地区大豆蚜优势天敌昆虫对大豆蚜分期调控分析.中国生物防治学报,31(4):487-494.
韩岚岚,王坤,李东坡,等.2016.马铃薯-大豆、玉米-大豆邻作对大豆田主要刺吸式害虫以及其他害虫的种群动态影响.应用昆虫学报,53(4):723-730.
韩松,刘爱芝,郭小奇,等.2016.新烟碱类药剂不同施药方式对油菜蚜虫的防控效果及其安全性.河南农业科学,45(1):80-83.
胡代花,杨晓伟,冯俊涛,等.2014.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农药学学报,16(3):235-244.
蒋春廷,赵彤华,王兴亚,等.2010.关于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辽宁农业科学,30(6):38-40.
李芳功,杨芳,冯振群.2013.昆虫诱食剂与农药混用防治小菜蛾的效果.中国植保导刊,33(7):52-54.
李新民,刘春来,刘兴龙,等.2014.作物多样性对大豆蚜的控蚜效应.应用昆虫学报,51(2):406-411.
史树森,崔娟,徐伟,等.2014.温度对大豆食心虫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国油料作物学报,36(2):250-255.
徐蕾,许国庆,陈彦,等.2014.近5年国内大豆、花生主要虫害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中国植保导刊,34(5):15-19.
张国庆,唐婷,秦玉川,等.2015.小菜蛾性信息素控释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植保导刊,35(1):24-28.
张文丹,刘磊,渠成,等.2015.不同杀虫剂对花生蚜毒力及拌种控制效果研究.花生学报,(1):29-33.
赵云彤,王克勤,范书华,等.2015.大豆食心虫性诱剂与生物防治适期研究.中国植保导刊,35(2):29-32.
范进华, 梁保德. 2010. 烟叶主要害虫生态管理( EPM) 技术研究. 中国烟草学报,16(4):98-102
蒋金炜,郭线茹,安世恒等. 2001. 豫西山区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特征.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35(4):317-323
李锦华. 1986. 棉铃虫和烟青虫的寄主特点和室内饲养观察. 昆虫知识, 23(1): 12-14
马继盛,罗梅浩,郭线茹等. 2007. 中国烟草昆虫. 北京:科学出版社
宋春满,李天飞. 2001. 烟夜蛾性信息素的研究利用进展.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3(2):153-155
宋宏伟, 王恩沛, 侯陶谦, 等. 1997. 人工合成性诱剂对烟夜蛾控制作用的研究. 中国烟草学报, 3(4): 15-18
杨效文,张孝羲. 2000. 我国不同地区烟蚜种群生殖特征研究. 生态学报,20(1):139-144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编. 1996.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二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周艳丽,杨骥,范有君,等. 2000. 草地螟越冬代成虫生物学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 中国糖料,(2):22-24
韩召军,杜相革,徐志宏主编. 园艺昆虫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刘树生主编. 蔬菜病虫草害防治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吕佩珂,苏慧兰,高振江,吕超. 中国现代蔬菜病虫原色图谱.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远方出版社,2008
董伟主编.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魏辉,尤民生著.小菜蛾的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
朱国仁主编.主要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研究进展.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