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治理、农村居民、农村社区等内容。课程紧扣农村社会学学科的性质与任务,立足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实际和现实发展的需要,以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总结乡村治理、建设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借鉴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全面展开基础理论研究,焦点问题分析、发展趋势预测和科学决策探讨。
本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目标:
(1)了解农村社会学在社会学学科中的地位及发展情况;
(2)了解国内外农村社会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明确农村社会的基本结构、农村社会的运行机制以及农村社会发展变迁的规律;
(4)掌握农村社会的研究方法,能够独立的深入农村开展实地调查;
(5)培养学生知农、懂农、爱农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怀。
推荐教材:
钟涨宝主编,《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9.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参考书目:
费孝通,《江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2010.
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罗吉斯著,《乡村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译林出版社,2001.
西奥多.W.舒尔茨著,《传统农业的改造》,商务印书馆,1999 .
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6.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9.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参考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学学会主办.
《社会》,上海大学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