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早在诺贝尔奖诞生之初,生理或医学奖即作为生物学与医学的代表奖项而设立,这充分体现了生理学在生物与医学科学体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目前,生理学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发展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那何为“生理”呢?我们体会“生理”即为“生存的机理、生活的道理、生命的真理”。通过生理学的学习,可以了解自己体内各系统器官的机能,认识人在自然界中得以生存的机理,推演防治未病维持健康的道理,感悟生命循环律动不息的真理。同学们,现在随着西北大学《动物生理学》MOOC课程,开启一段“剖析自我,认识生命”的奇妙旅程吧!
早在诺贝尔奖诞生之初,生理或医学奖即作为生物学与医学的代表奖项而设立,这充分体现了生理学在生物与医学科学体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目前,生理学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发展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那何为“生理”呢?我们体会“生理”即为“生存的机理、生活的道理、生命的真理”。通过生理学的学习,可以了解自己体内各系统器官的机能,认识人在自然界中得以生存的机理,推演防治未病维持健康的道理,感悟生命循环律动不息的真理。同学们,现在随着西北大学《动物生理学》MOOC课程,开启一段“剖析自我,认识生命”的奇妙旅程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内各功能活动现象和规律,并阐明其内在机制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动物生理学课程在西北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原为生物系)1937年成立之初最早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生理学课程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2年获批西北大学第二批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教改项目“改革教学方法,多途径提高生理学本科教学水平”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生理学教学荣获校级教学质量一等奖,2009年获批西北大学第二批精品课程,2011年获批陕西省精品课程,2013年升级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获批西北大学MOOC课程。
本《动物生理学》MOOC课程,以人体及哺乳动物生理为主线,涵盖神经、感觉、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吸收、泌尿、能量代谢、内分泌和生殖等生理系统,包括细胞基础生理、器官生理和系统生理,重点介绍各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活动规律、机能调节及其有关机制。本教学团队本着“注重基础,凝练核心”的原则,将这些内容精选、浓缩为十二章共45个知识点,分别由本团队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清晰系统地视频讲解。在讲解中,不窠臼于知识内容的阐述,强调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启发性的贯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视频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动画,并配有字幕,以方便学习者领会理解。与知识点有关的诺贝尔奖在视频中亦有提及。本MOOC课程在制作时还注重适用性和实用性,课程中对一些生活现象和临床病征所蕴含的生理学原理进行了解释;同时,课程中讲授了一些我们独创的行之有效的生理学学习技巧和方法,如“王氏拼音记忆法”等,这样既减轻了学习难度,又增添了学习乐趣。视频之外还配有讲义、教学课件、课外资料及课后习题等,以辅助学习。
本 MOOC课程适合高等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医学院校内生物、医学、药学等专业的生理学学习,既可独立使用,亦可与线下教学配合使用。由于水平有限,恳切希望使用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哺乳动物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功能的发生机制;
2. 熟悉主要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及各有关功能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3. 理解有机体(各器官、系统)与内外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与功能统一、局部与整体统一、运动与静止统一、机体与环境统一的观点,辨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生命现象有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了解什么是生理学。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细胞生理
课时目标:在细胞层面发生的生理过程是整个器官生理、系统生理的基础,是生理学的重点内容。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与转运,是生物电产生的原因,也代表着细胞对外界信息的接受;细胞膜上兴奋的传递代表着信息在细胞间的传输;而肌肉细胞的收缩则代表着体内多数器官组织对信息的反应。本章重点掌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
2.1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与机制
2.2 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2.3 兴奋与兴奋性
2.4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2.5 兴奋在神经肌肉间的传递
2.6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神经生理
课时目标: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最为复杂的系统,其有三方面的机能:第一,感觉机能,主要指神经系统可对机体内、外刺激进行感受、感知;第二,运动机能,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同或制约,执行这种协调机能的主要是神经系统,其对躯体运动、内脏活动、内分泌活动均可进行及时准确的调节;第三,高级机能,即神经系统的高级整合机能,动物机体的各种行为、学习、记忆等均属于复杂的高级整合机能。本章重点介绍神经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及外周传出神经对内脏、内分泌活动的调节效应。
3.1 神经系统概述-递质和受体
3.2 脊髓的躯体运动反射
3.3 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4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感觉生理
课时目标:动物机体的外环境和内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机体需要对这些变化进行感知、分析,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以趋利避害、适应生存。因此,能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即刺激,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前提。另外,对动物个体来说,信息、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获取也离不开视听感觉。本章围绕动物体的几种重要感觉展开,分别讲述各种感觉的形成、在中枢内的传导与分析,及感觉器官对刺激信息的辨别。本章重点掌握视听感觉的形成机制。
4.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4.2 嗅觉和味觉
4.3 皮肤感觉
4.4 前庭感觉
4.5 听觉
4.6 哺乳动物眼的结构及视觉调节
4.7 哺乳动物眼视网膜的结构及感光换能机制
4.8 感觉信息在中枢内的传导与分析
血液
课时目标:动物机体绝大部分细胞并不与外环境直接接触,而是生活在体内的液体环境中。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沟通各部分体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章主要介绍有关血液的一些基本常识,包括血液的理化性质、血细胞的生成、血液的凝固及血型。
血液循环
课时目标:血液在全身的动物机体的心血管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首要任务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运送O2和CO2,保证各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体液调节和血液防御功能的实现,也都有赖于血液循环。因此,血液循环是机体最重要的机能之一。循环功能一旦发生障碍,机体的新陈代谢便不能正常进行,一些重要器官将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本章分别介绍心脏和血管的生理活动,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其中重点学习心脏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输出量及调节,以及心血管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
6.1 血液循环概述
6.2 心脏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6.3 心脏细胞的生理特性
6.4 心脏的射血与充盈
6.5 心输出量及其调节
6.6 血管生理
6.7 支配心血管的神经及中枢
6.8 心血管功能的神经调节-心血管神经反射
6.9 心血管功能的体液调节
呼吸生理
课时目标:动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环境摄取O2,排出所产生的CO2。这种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呼吸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以及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呼吸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终止。本章主要介绍呼吸的全过程以及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重点学习肺通气的衡量指标,O2在血中的运输,及呼吸运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7.1 肺通气的原理与通气指标
7.2 呼吸气体的交换
7.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7.4 呼吸运动的调节
消化和吸收生理
课时目标:动物体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组织和供给能量,完成各种生理活动。食物是营养物质的来源,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首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易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此过程即为消化,然后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进入血液和淋巴而被机体利用,此过程即为吸收。消化又分为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两种,吸收又分为水溶性物质吸收和脂溶性物质吸收两种。本章重点学习执行化学性消化的主要消化液的成份、分泌过程及分泌的调节。
8.1 消化管的运动与调节
8.2 唾液和胃液的成份、分泌与调节
8.3 小肠的化学性消化
8.4 吸收
泌尿生理
课时目标:肾是动物机体最重要的排泄与渗透调节器官,参与机体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并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上述功能主要是通过尿的生成过程来实现的。本章围绕肾脏的结构和尿的生成过程进行介绍,重点学习肾单位的组成,尿的生成过程,尿的浓缩机制及尿生成的调节。
9.1 肾单位的组成及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9.2 尿的生成
9.3 尿的稀释与浓缩及尿生成的调节
能量代谢和体温
课时目标:新陈代谢是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转移密切联系,通常把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人和高等动物,机体内能量的消耗很大一部分用来维持体温,保持体温相对稳定,是人和高等动物等恒温动物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低等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动,故称为变温动物。还有一类称为异温动物,即其在活动期,采用恒温动物的调节机制,能将体温保持在合适的水平;当进入休眠时,为降低维持体温的代谢需要,将自身体温降低,使体温接近环境温度,代表动物是小型冬眠哺乳动物。本教学团队的科研领域即异温动物的冬眠生理学。本章重点学习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
内分泌
课时目标: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它在动物机体内仅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只调节特定过程的速率,提供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由于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所以这种调节又称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构成了动物机体两大生物信息传递系统,它们共同实现对机体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本章介绍了机体内多个重要内分泌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同时介绍了当该激素分泌紊乱时引起的相关病症,其中重点学习下丘脑、神经垂体、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胰岛分泌的激素。
11.1 内分泌激素的特性与作用原理
11.2 下丘脑-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11.3 其他激素
生殖
课时目标:动物体生长发育成熟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称为生殖,它是维持生物绵延和种系繁殖的重要生命活动。高等动物的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器官的活动而实现的。本章主要介绍高等动物的生殖过程,包括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胚泡着床,胚胎发育和分娩等重要环节,重点学习雄性性腺睾丸的功能,和雌性性腺卵巢的功能。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物学、普通动物学或人体解剖学后,对于本课程的内容将会更易理解。
参考资料
主教材: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生理学》第五版。裴建明 朱妙章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辅助教材: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四版。左明雪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动物生理学》第四版。陈守良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Eric P. Wildmaier, Hershel Raff and Kevin T. Strang. Human Physiology. 11th editio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