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和意义:
细胞工程:以细胞为对象,应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借助工程学原理与技术,有目的地利用或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产品或新型物种的一门综合性生物工程技术。
南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南水北调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学科群”特色骨干学科高校,细胞工程是该学科课程群核心成员、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和生物与医药研究生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计划开展16周,每周2学时,共32学时,为支撑学校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定位,培养生物领域应用型专业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课程包含细胞工程基础、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等方面,主要讲述细胞工程基本原理、技术和前沿知识,细胞工程技术在生物、医药、化工以及其他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新时代以来学科前沿和应用案例为切入点,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价值引领型对分课堂,不断创新专业教学和思政。
教学方法和过程:
本课程依托智慧教室建设“智慧课堂”,依托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和思政。在教学方法上,首先,数字化赋能深度学习。通过微视频、VR虚拟技术等最新数字化手段强化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完成高阶知识意义构建。其次,“三找三讲”融思政。学术-思政小讲堂引导学生找专业文献、找思政金句、找内在联系,讲专业知识、讲工程案例、讲思政感悟,力促思政融入。最后,分类分层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特点和发展规律,考研类和就业类分层次开展不同的学习实践,推进产科教融合和个性化学习。其混合式教学包含以下环节:
①线上教学: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教学视频、完成章节测验和学情调查,教师实时监控,依学情备课;线上创设学术-思政问题,学生分类分组开展调研、制作微视频/PPT。
②课堂教学:教师以线上学习难点为主线精讲核心知识和知识框架、引领创新思维,组织小组讨论、融入学科前沿、应用和思政,进行在线随堂测试。对线上章节测验补充讲解和线下随堂测验进行即时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学术-思政专题汇报、开放性研讨,融入思政,教师即时点评反馈,提升学生分析、评价与创新能力。
③课后实践:学生完成线上作业、讨论、行业企业云参观和虚拟仿真实验;线下建立项目小组,考研类小组参加科研竞赛、就业类小组参加南水北调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
特色与创新:
①彰显南水北调和区域特色。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人才需求。围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经济、南阳特色生物产业和学科前沿讲解相关知识技能、组织专题研讨、行业企业云参观。进一步以此为主题,联合学院骨干教师引导学生建立项目小组,参加相关科研竞赛、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因地制宜的推进研究性教学。
②三找三讲融思政”的新课程思政融入体系。
坚持守正创新,深度挖掘课程思政融入机制,建立可推广的课程思政融入体系。创设学术-思政小讲堂,通过“三找三讲融思政”,引导学生制作学术-思政微视频/PPT专题汇报、组织开放性研讨,将专业知识、思政理论和信息技术融会贯通。
③创建螺旋上升式混合教学新机制
坚持系统观念,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螺旋上升式混合教学新机制。采用微视频、VR技术等最新数字化技术,构建学习实践双闭环,推进翻转课堂和项目式学习,完善能力导向的多元化评价改进机制,将线上线下、理论实践联成一体,诸环节依次递进,学生分类分层学习实践,全程系统引导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
感谢各级领导、同仁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参与课程制作学生和选课学生的支持,本课程将根据大家的反馈情况进行持续更新!
课程团队坚持立德树人,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着眼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定课程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能正确描述细胞工程基本原理、应用、行业动态,及其与医药、食品和工程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能够叙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细胞工程相关生态经济、特色生物产业及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建立工程思维;能够完成各类细胞培养,科学评价细胞培养方法、过程和应用,并开展创新研究。
素养目标:爱党爱国,具备四个自信、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生物安全伦理观;良好的国际视野、沟通表达、团队合作和信息意识。
课程教材:
《细胞工程》、ISBN 9787030683533、李志勇、科学出版社、2021年第三版
参考书目:
《植物细胞工程》,ISBN9787040317930、柳俊;谢从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动物细胞工程》,ISBN7502540997、徐永华、化学工业出版社
相关资源共享课程:
《细胞工程》,李志勇、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946.html
《细胞工程学》,柳俊、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734.html
《细胞工程》,安利国、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