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富魅力、最为大家所喜爱的艺术品类之一;明清之前,历史上曾有二十多个王朝在中州定都,中州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唐诗与中州文化》将唐诗中所展现的中州政治、科举、军事、农业、美食、美酒、名胜、民俗、艺术等进行整合,形成有条理有逻辑,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对这些知识作碎片化处理,以唐诗艺术关照中州文化,由点及面地阐释领略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程既可以成为文学类专业的选修课程,也能满足理、工、艺、体、农、医等各专业以及社会不同行业对唐诗与中州文化感兴趣者在线学习的需要。欢迎选修《唐诗与中州文化》!欢迎选修《唐诗与中州文化》!
--------课程团队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富魅力、最为大家所喜爱的艺术品类之一;明清之前,历史上曾有二十多个王朝在中州定都,中州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唐诗与中州文化》将唐诗中所展现的中州政治、科举、军事、农业、美食、美酒、名胜、民俗、艺术等进行整合,形成有条理有逻辑,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对这些知识作碎片化处理,以唐诗艺术关照中州文化,由点及面地阐释领略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程既可以成为文学类专业的选修课程,也能满足理、工、艺、体、农、医等各专业以及社会不同行业对唐诗与中州文化感兴趣者在线学习的需要。欢迎选修《唐诗与中州文化》!欢迎选修《唐诗与中州文化》!
--------课程团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唐诗与中州文化》以唐诗为切入点,阐释中州文化,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讲好中州故事、中国故事,传播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课程特点与优势:
1.选题新颖,思政元素突出
唐代平等互鉴、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造就了极富魅力的唐诗艺术;中州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域内四大古都人文荟萃,是中国文化根脉所在。通过杜甫、白居易、韩愈、李贺、李商隐等中州诗人流传下来的诗歌名作,阐释中州文化,讲好中州故事,具体而微地展现中国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润物无声地传播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实践。
2.内容创新,跨学科融合
课程围绕“唐诗与中州文化”,对文学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民俗史、艺术史等多领域知识进行跨学科重构,建立文学与地域文化知识体系,分析与阐释唐诗中展现的中州政治、科举、军事、农业、婚恋、名胜、美食、酒、艺术、佛禅等十大专题的文化风貌,打通文史哲艺,涵育文化灵魂。
3.技术创新,实现课程数字化转型
课程上线智慧树平台,结合AI技术,建成河南省第一门文学类课程“四维”知识图谱,提供可视化教学,以3D视图的形式宏观呈现课程脉络,直观呈现知识点逻辑结构关系和教学语义关系,开展学科知识的探索与漫游,为学生提供知识点学习画像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4.课程资源丰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课程录制70多个教学视频、配套文本,设有单元测试、作业、讨论等考核内容,为平台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章节中上传相关论文、图书、影视作品等拓展性资料,讨论区设置开放性讨论话题,以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满足学生高阶性学习需求。
授课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学文本与地域文化建构的关系,掌握唐代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背景下产生的与河南相关的唐诗,为进一步夯实古代文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阅读、鉴赏与中州相关的唐诗,具备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能够用相关的理论知识阅读、理解、分析、鉴赏与河南相关的唐诗,具备基本的诗歌文学鉴赏能力。
素质目标:了解唐诗与中州政治、科举、军事、农业、婚恋、名胜、美食、酒、艺术、佛禅文化等关系,体会中州文化的丰厚底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之心;培养学生感受美、表达情感以及关注人文关怀的情感态度,提高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
思政目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创新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研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唐代文化与当下时代的联系与互动,推动中华文明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1、描述中州的地理概念和文化概念及中州文化的主要形态。2、理解唐代诗歌与中州文化书写的关系。3、分析中州文化的唐代诗歌经典作品。
唐诗与中州政治文化
课时目标:1、较为清晰地描述安史之乱的经过,理解安史之乱中杜甫的创作特点与忧国忧民之情。2、较为清晰地描述安史之乱的经过,理解永贞革新对刘禹锡的人生及其文学创作的影响。3、较为清晰地描述中晚唐藩镇割据的背景,理解韩愈面对藩镇割据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及实践行为。4、较为清晰地描述牛李党争的经过,理解牛李党争对李商隐文学创作的影响。
1.1杜甫与安史之乱
1.1.1安史之乱
1.1.2国破山河在
1.2刘禹锡与永贞革新
1.3韩愈与藩镇割据
1.4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1.4.1牛李党争
1.4.2沧海月明珠有泪
唐诗与中州科举文化
课时目标:1、较为清晰地描述唐代科举制度的概貌及其特点。2、理解洛阳在唐代科举考试中的特殊地位。3、陈述中州文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遭遇。4、理解以韩愈为核心的韩门学子的兴起原因及其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
2.1洛阳科考
2.2 座主门生兴韩门
2.3 “诗鬼”无缘陷风波
唐诗与中州军事文化
课时目标:1、概述唐代中州发生的军事活动以及相关文学作品。2、理解《奉天改元大赦制》、《为濮阳公檄刘稹文》的军事策略和军事思想;3、理解儒家以“仁治”、“德治”、“礼治”治国的和平主义和非战思想。4、理解刘希夷的《从军行》和李贺的《南园诗三首·其五》及其彰显的英雄情怀。5、分析《进张巡中丞传表》和《张中丞传后叙》对中州民族英雄形象的塑造。
3.1 中州英雄的壮歌
3.2 中州百姓的生活
3.3 中州诗人的战争抒写
唐诗与中州农业文化
课时目标:1、描述中国古代农事诗的内容与意义。2、理解唐代中州士人反映农村现实的诗歌。3、理解唐代中州士人喜雨诗、社日诗的本质内涵。
4.1 唐代河南农业发展
4.2. 中州士人诗歌中的农业现实
4.2.1 中州士人诗歌中的农业现实(上)
4.2.2 中州士人诗歌中的农业现实(下)
4.3 社日诗中的农业精神
4.4 农业关怀下的喜雨情结
唐诗与中州婚恋文化
课时目标:1、描述唐代的婚恋文化。2、理解白居易、李商隐、元稹、白行简等唐代中州士人对婚恋文学书写的贡献。3、理解《长恨歌》在中国爱情书写上的特殊性。
5.1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
5.1.1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上)
5.1.2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下)
5.2 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
5.2.1 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上)
5.2.2 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下)
5.3 为伊消得人憔悴:李商隐
5.3.1 为伊消得人憔悴:李商隐(上)
5.3.2 为伊消得人憔悴:李商隐(下)
5.3.3 为伊消得人憔悴:李贺
5.4. 日迟独坐天难暮:旷女现象的反思
5.4.1 日迟独坐天难暮:旷女现象的反思(上)
5.4.2 日迟独坐天难暮:旷女现象的反思(下)
5.5 此恨绵绵无绝期:李杨爱情
5.5.1 此恨绵绵无绝期:李杨爱情(上)
5.5.1 此恨绵绵无绝期:李杨爱情(下)
唐诗与中州名胜
课时目标:1、结合作品,分析唐代文学与中州名胜的关系。2、概述唐代重要作家在河南的漫游情况。3、理解河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对唐代文人文学创作的影响;4、理解与河南名胜相关的唐代文学作品。
6.1唐诗与洛阳名胜
6.1.1 香山埋骨白乐天
6.1.2 洛水唱和入仙境
6.1.3 鹤舞北邙引悲音
6.1.4 白马驮经添禅趣
6.2 唐诗与开封名胜
6.2.1 夷门怀古叹抱关
6.2.2 梁园漫游成追忆
6.2.3 隋堤烟柳鉴后人
6.3 唐诗与中岳嵩山
6.3.1 嵩山归隐得青睐
6.3.2 玉鸾东巡幸嵩山
6.3.3 闲游占得嵩山色
唐诗与中州美食
课时目标:1、概述唐代中州地区饮食文化特点,理解“中和“的饮食观 ;2、描述“飞刀脍鲤”“牡丹燕菜”“少林八宝酥”等河洛名吃的历史渊源;3、赏析唐代中州诗人杜甫、白居易、韩愈的美食诗,并分析饮食诗中包含的思想内涵。
7.1 概论:唐代饮食文化
7.2 唐诗的河洛美食
7.2.1 飞刀脍鲤
7.2.2 出世之地也有美食:少林寺美味
7.3 唐诗中的中州瓜果
7.3.1 果中上品
7.3.2 其他瓜果
7.4 中州诗人与美食
7.4.1 诗圣说食
7.4.2 白乐天的美食人生
7.4.3 韩愈的岭南美食历险记
唐诗与中州酒文化
课时目标:1、概述酒文化的历史,理解中州在中国酒文化传统中的特殊地位。2、理解以杜甫为代表的中州诗人对酒文化的贡献。3、了解唐代中州诗歌创作活动与酒文化的关联。
8.1酒文化与中州名酒
8.1.1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8.1.2唐诗中的中州名酒
8.2中州诗人多酒豪
8.2.1“醉吟先生知多少”
8.2.2杜诗与酒文化
8.3唐诗与中州酒会
8.3.1李白的两次中州酒会
8.3.2“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8.3.3刘白的文酒之会
唐诗与中州艺术
课时目标:1、描述河南的八大书法景点;2、理解中州书风的发展渊源;3、理解中州的题画诗和音乐诗;4、理解刘长卿的《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的画外之意;5、分析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诗中所采用的各种修辞手法。
9.1中州书风
9.2诗画相得
9.3诗乐交辉
9.4易居庭院
唐诗与中州佛禅文化
课时目标:1、了解中州在唐代佛禅文化到达极盛时期中所起的作用;2、理解嵩山、洛阳、南阳等地在中国禅宗起源、发展和走向高潮过程中的特殊意义;3、理解达摩祖师、七祖神会在禅宗革命中的作用;4、理解玄奘法师在中国佛教史中的特殊地位;5、理解诗佛王维南阳问法的特殊意义;6、体会达摩祖师、七祖神会和玄奘法师为法忘躯的献身精神。
10.1达摩嵩山传禅法
10.2中州高僧唐玄奘
10.3神会南禅耀中州
10.4“诗佛”缘法在中州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中唐政治与文学》,胡可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
3、《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戴伟华著,中华书局,2006年
4、《中州文化》,王天奖、李绍连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
5、《唐五代科举的世界》,金滢坤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6、《唐代战争诗研究》,王福栋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年
7、《婚姻史话》,张涛、项永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8、《经典河南名胜》,孔玉芳主编,大象出版社,2007年
9、《唐代饮食》,王赛时著,齐鲁出版社,2003年
10、《中国酒文化》,何满子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1、《中原书法史研究》,周俊杰著,河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
12、《禅思与诗情》,孙昌武著,中华书局,2006年
常见问题
问题1:爱课程网与中国大学MOOC平台都有账号,该用哪个帐号学习?
答:两个账号都可登录学习,但要注意务必记住自己的选课入口,并一直从该入口进入。(两个入口的学习记录并不会合并)
问题2:我用手机做测验或作业,为什么显示不成功?
答:目前测验、作业需要在电脑上进行,提交才会确保准确。可以用手机端学习视频。
问题3:错过了测验和作业时间怎么办?
答:测验和作业会随相应的课程同时发布,分别预留了充足的答题时间。请各位同学务必注意各项计分活动的截止时间,并确保在截止时间前完成,一旦错过截止时间便无法再计分。
问题4:如果想咨询老师问题,应该在哪里提问?
答:可以在讨论区向老师提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有代表性的问题老师都会回复。温馨提示:开展学习讨论要注意语言文明。请勿匿名发帖,无关水贴会被删除或警告哦。
问题5:有关本课程的主观作业题,如何做?
答:课程学习进程中,会根据学习节点布置相关主观作业,主要是为了考查大家对诗歌以及诗歌中体现的诗人对唐代政治、科举、军事、艺术等方面见解的鉴赏能力和洞察能力。大家在解析时,能结合相关史实、作者生平进行分析会更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