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地理”是为北京大学本科生开设的通选课程,旨在介绍世界文化地理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内容主要包括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基本分布特点,世界文化地理的基本研究方法,世界文化区的划分,世界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农业的起源、传播与区域差异,城市的起源与扩散,城市形态的区域差异与特点,世界主要语言、宗教、人种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地理大发现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地缘政治与世界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特点,全球经济一体化、城市化现象及其伴随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等。授课内容兼及传统的世界自然地理和世界文化地理两大方面,并将两者有机融合,是文、理科学生了解世界地理发展变化过程的入门课程。
本课综合吸收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最新教材和研究论著的内容,采取地图、照片、图表等表现形式,力图生动浅显地展示世界文化地理格局的基本空间差异和变化过程。注意专题介绍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空间差异分析与时间变化分析相结合,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两种能力,即运用地理学的、空间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世界上的文化现象的能力,以及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上文化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本课在传授专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同时,尤其有益于理工科学生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加强中国学生在世界地理与世界文化、历史方面的修养和素质,扩大各专业同学的视野、开拓思路。
本课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跨学科,打破文理科的界限;突出空间尺度,从地理的眼光看世界文化的差异和变化过程;从全球的眼光看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引导学生从大的、宏观的、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第一讲 文化地理学导言
1.1 古代地理学
1.2 现代地理学
1.3 地理学的区域问题
1.4 12个世界文化区
第二讲 文化地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2.1 文化区与文化景观
2.2 文化生态
2.3 文化传播与文化整合
第三讲 农业的起源、传播及其区域差异
3.1 农业起源
3.2 动物驯化
3.3 农作物传播
3.4 农业区的划分
3.5 生存农业
3.6 商业农业
第四讲 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
4.1 城市起源
4.2 城市形态
4.3 宇宙-魔力城市
4.4 古希腊城市
4.5 古罗马、中世纪、巴洛克城市
第五讲 城市空间形态的区域差异
5.1 城市化
5.2 北美城市发展模式
5.3 西欧、东欧城市发展模式
5.4 第三世界城市发展模式
第六讲 世界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6.1 世界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
6.2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
6.3 世界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第七讲 世界人种与种族
7.1 人种与人种划分
7.2 九大地理人种
7.3 32个地域人种
7.4 人种分布与人种迁移
7.5 种族与民族
第八讲 世界语言地理
8.1 什么是语言
8.2 语言的起源与分布
8.3 欧洲-北亚区
8.4 南亚-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区、非洲-西亚区、美洲区
8.5 语言与地区冲突
第九讲 世界宗教地理
9.1 宗教与宗教的空间分布
9.2 基督教
9.3 伊斯兰教、佛教
9.4 民族宗教、宗教与地区冲突
第十讲 世界政治地理
10.1 国家的形态
10.2 边疆与边界
10.3 国家与民族
10.4 世界地缘政治
第十一讲 地理大发现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11.1 地理大发现
11.2 郑和下西洋
11.3 季风航海与郑和下西洋
11.4 葡萄牙、西班牙的风力航海比较
第十二讲 世界系统的形成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邓辉.世界文化地理(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