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可见,“立言”被古人作为了人生三大追求之一,而“立言”的核心就是要修辞。
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诞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曾是中世纪三大学校教育课程之一(语法、修辞、逻辑)。20世纪,修辞学在美国成为一门显学。我国的修辞思想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修辞不仅是一种选择语音、词语、句式、修辞格等的语言运用现象,也不仅是一种运用语言、音乐、图片、图像、建筑、环境等涉及听觉、视觉、触觉等媒介符号,建构有效的文本,传播信息,以影响、改变他人情感、态度、思想、观念乃至社会行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人类传播现象,是人类的一种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是公共权力和公共秩序建构、社会事务处理、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和方法,是一种社会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是一种人类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文化形态。修辞是一道风景,是一种意境,是一种人生追求。生活离不开修辞,修辞学是道与术的有机统一,是人生的必修课。
《汉语修辞学》将讲授汉语修辞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各种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的结构和功能、语体风格、修辞规律、修辞原则,以及话语组织、话语理解、话语协调的技巧、方法,综括汉语修辞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汉语修辞学》课程将通过汉语修辞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力图使同学们把握汉语修辞规律,增强修辞传播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和话语理解以及修辞赏析水平,增强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人际调控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同时丰富同学们的知识结构,拓展理论视野,提高学术素养。
第一周 汉语修辞概说
1.1什么是修辞?
1.2.语音修辞
1.3词语修辞
1.4.语序修辞、句式修辞、语体风格修辞
1.5.语境修辞
1.6.修辞与生活
思考与讨论
第二周 汉语修辞学概说
2.1.修辞及其性质与修辞系统
2.2.修辞观
2.3.修辞学
2.4.修辞学传统
思考与讨论
第二周单元测试
第三周 语音修辞和词汇修辞
3.1.语音的修辞功能(1):谐音和韵律功能
3.2.语音的修辞功能(2):节奏、语篇和风格功能
3.3.词汇修辞(1)
3.4.词汇修辞(2)
3.5词汇修辞(3)
思考与讨论
第三周单元测试
第四周 熟语修辞与句式修辞
4.1.熟语修辞(1):惯用语、成语及其修辞功能
4.2.熟语修辞(2):谚语、格言、歇后语及其修辞功能
4.3.熟语修辞(3):俗语及其修辞功能、熟语的附加修辞功能
4.4.句式的语气变化
4.5.句式的长短调整
4.6.句式的松紧处理与句式的雅俗分化
思考与讨论
第四周单元测验
第五周 形式化修辞方法
5.1.修辞方法及其分类
5.2.形式化修辞方法:两两相对法——对偶
5.3.形式化修辞方法:一唱三叹法——反复
5.4.形式化修辞方法:首尾蝉联法——顶真;回环往返法——回文
思考与讨论
第六周 意义化修辞方法
6.1.形象生动法——比喻
6.2.简洁幽默法——借代
6.3.含蓄委婉法——双关
6.4.新异感受法——移就
思考与讨论
第六周单元测验
第七周 修辞规律
7.1.修辞规律及其研究
7.2.语体
7.3.风格
7.4.修辞应切合语境
思考与讨论
第八周 话语建构
8.1.修辞原则
8.2.词语选择
8.3.句际组合
8.4.修辞格的运用
思考与讨论
第八周单元测验
第九周 话语理解与修辞学史
9.1.话语理解及其内容
9.2.话语理解的原则
9.3.中国的古典修辞思想
9.4.现代修辞学的成就
思考与讨论
第九周单元测验
指定教材: 陈汝东《修辞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参考书:
王德春、陈晨编著《现代修辞学》(修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陈汝东《新兴修辞传播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陈汝东主编《国际修辞学研究》(I-II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15年。
巩衍杞等著《新闻修辞》,北京:长征出版社1992年。
李显杰《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胡曙中《西方新修辞学概论》,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
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修辞学》,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美]肯尼斯•博克等《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常昌富、顾宝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美]大卫•宁等《当代西方修辞学 批评模式与方法》,常昌富、顾宝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苏]科任娜(М.Н. Кожина)《俄语功能修辞学》,白春仁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
[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英]克里斯托弗·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彭勃、邵春霞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Sonja K. Foss, Karen A. Foss, and Robert Trapp,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Illinois: Waveland Press, Inc.,1985.
Patricia Bizzell, Bruce Herzberg, The Rhetorical Tradition: readings from classical times to the present, Bedford Books of St. Martin's Press,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