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目前,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领域,由此也带动学术界对电子政务研究的蓬勃发展。社会各主体通过信息化与政府联系在一起是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电子政务正是信息化与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深度结合,所以学习和掌握一些电子政务相关知识无论是以后从事任何职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目前,电子政务课程是许多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电子政务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知识体系。学习电子政务课程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政府是如何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和服务社会,理解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的功能不仅在于提高行政效率,还包括更多的社会效益。同时,学习电子政务课程也有利于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政府和社会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活动中,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效率和效益。

自从互联网进入民用领域后,美国政府就积极主动利用互联网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并取得非常良好的成果,并由此带动全球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浪潮,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学术和应用领域中迫不及待的研究领域。电子政务不是简单的“电子+政务”,更不是一门信息技术,它是一种新的政务模式,电子政务课程的学习包含了信息技术、政府管理和服务以及如何把这两者无缝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政务模式,它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课程,并且要求先修计算机基础和公共管理学等课程。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理论课分别从理论框架与实践发展两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电子政务理论层面基础知识。理论框架方面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电子政府产生背景与动因、概念体系、理论基础、技术基础、政府基础等相关知识;实践发展方面主要分析了电子政务的结构模型、电子政务中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和经验以及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和策略。实验课程主要认识政府门户网站和学习电子政务网络基础等相关知识。

授课目标

1、理解电子政务的内涵、本质和功能;

2、了解国内外电子政务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3、掌握我国电子政务的规划目标和策略;

4、掌握电子政务优化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相关知识和实务;

5、理解电子政务依赖政府管理理论的相关知识和实务;

6、掌握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实务;

7、掌握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相关知识和实务;

8、通过电子政务实验课程掌握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实践方面知识和实务。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1、大学计算机基础;

2、管理信息系统;

3、公共管理学理论。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张锐昕主编,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参考书目:

(1)甘仞初主编,电子政务系统的体系结构,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金江军主编,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简.芳汀,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2010;

(4)穆勇,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