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体育导论课程是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开课时间为第一学期。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导论》教材,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体育理论的学习、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指导和过程指导、不同体育项目体验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体育的起源与发展、感悟体育精神、领悟体育价值、学习了解体育赛事与文化、体验不同的体育锻炼、增进健康知识、掌握科学地身体素质锻炼方法及手段、增进体育锻炼兴趣、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体育导论课程是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开课时间为第一学期。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导论》教材,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体育理论的学习、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指导和过程指导、不同体育项目体验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体育的起源与发展、感悟体育精神、领悟体育价值、学习了解体育赛事与文化、体验不同的体育锻炼、增进健康知识、掌握科学地身体素质锻炼方法及手段、增进体育锻炼兴趣、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体育导论课程概述
(1)创新体育导论教材思政育人价值:编写《体育导论》既充分挖掘体育本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功能,又适度、巧妙地融入体育精神、体育名人、体育报告等外加“思政”元素,形成课程内外互动共生的“思政”元素,为“体育思政”提供教材支撑,实现体育导论课程的思政育人价值。
(2)打造体育导论“新课堂”:体育导论课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主要包括体育人文的学习(体育起源与发展、体育锻炼与健康、体育赛事与文化、体育精神与人生等几个方面感受体育文化、学习体育精神)和各类体育项目的体验。
(3)树立体育“新理念”、传授体育“新知识”的体育新课堂是将大学体育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转化为以学生通过对体育人文的学习,激发起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为基础。通过树理念学知识练技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授课目标
目标1: 能够了解体育的起源、发展;学习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式和运动处方知识;各体育项目的项群理论类别、场地、器材等常识,具备一定的体育赛事欣赏能力,领悟体育的真谛,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目标2: 初步了解各体育项目常规技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兴趣的运动项目,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目标3: 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社会适应力。
目标4: 提高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5: 提高自我控制力和执行力,养成自觉遵守体育道德与规范的习惯,形成较强的规则意识。
课程大纲
概述
课时目标: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体育独特的功能和内涵正被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影响和改变着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本章主要从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开始,阐述了体育对人生的价值;从大学体育的目标与使命出发,探索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更清晰、客观的认识,培养对体育的热情,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1.1体育综合育人工作创新与实践(上)
1.2体育综合育人工作创新与实践(中)
1.3体育综合育人工作创新与实践(下)
1.4大学体育的目标和使命
体育锻炼与健康
课时目标:健康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健康。本章主要阐述了科学的健康观以及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介绍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通过随时随地进行体育锻炼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1科学的健康观
2.2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1
2.3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2
2.4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3
2.5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1
2.6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2
2.7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体育运动与保健
课时目标:运动中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及状况,本章主要针对体育锻炼的医务监督,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其处理,针对大学生运动中出现的损伤,通过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并结合运动损伤应急处理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科学、全面的体育锻炼,从而到达增强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等目的。
3.1体育锻炼的医务监督
3.2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其处理1
3.3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及其处理2
3.4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1
3.5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2
体育能力与体能训练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从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的训练入手,首先介绍了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着重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以及在练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1运动能力与体能训练概述1
4.2运动能力与体能训练概述2
4.3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4.4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4.5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4.6灵敏素质及其训练
4.7柔韧素质及其训练
体育赛事与文化欣赏
课时目标:体育赛事通常是指在竞赛规程、规则的约定下,人们以体育为主题内容、以竞赛的方式、以技能交流和锦标为目的的竞技性活动。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参与体育锻炼,更要懂得欣赏体育,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在体育运动中发现美,接受美的教育。本章主要介绍一些体育项目的起源与发展、重要体育赛事欣赏及各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运动员,以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展现才华、陶冶情操,充分运用体育知识去传播文化、创造文化。
5.1田径运动赛事与文化
5.2球类运动赛事与文化1
5.3球类运动赛事与文化2
5.4球类运动赛事与文化3
5.5水上运动赛事与文化1
5.6水上运动赛事与文化2
5.7冰上运动赛事与文化
5.8时尚休闲体育运动赛事与文化
5.9高尔夫
5.10斯诺克
5.11民族传统休闲体育运动赛事与文化1
5.12民族传统休闲体育运动赛事与文化2
5.13民族传统休闲体育运动赛事与文化3
其他体育项目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一些特色体育项目的起源与发展、重要体育赛事欣赏及各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运动员,以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展现才华、陶冶情操,充分运用体育知识去传播文化、创造文化。
6.1其他体育项目赛事与文化1
6.2其他体育项目赛事与文化2
6.3其他体育项目赛事与文化3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体育功能与价值、科学锻炼的原则与方法,运动损伤的概述、预防、急救、处理、治疗与康复,以及篮球、排球、足球等课程的通识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体育导论》,陈克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3.
《野蛮的文明》,李力研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体育概论》,《体育概论》编写组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体育与健康教程》,孙麒麟,顾圣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健康体育导论》,李鸿江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体育与健康》,孟祥立,杜红宇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