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以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高尚情操和民族精神熏陶学生,提高和强化对母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帮助学生夯实语文根基,以适应各类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并为学生将来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教学内容
(1)汉语言文字:凸显汉语言文字之美,了解汉字构成原理与民族文化思维,汉字形体演变规律,书法知识与技能,学会赏析历代书法作品。
(2)文学作品导读与欣赏:了解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从文学欣赏中获得人生启迪与陶冶。
(3)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课程特色及亮点
① 课程定位明确
本课程目标是以优秀文学作品增强学习者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民族文化传统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教学内容上注重树立学习者的家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匠精神等。比如从人本主义角度,谈《红楼梦》中女性角色悲剧和新时期女性权益的保护;从儒家经典《论语》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追求美好德行,学做现代的君子与淑女;通过陶渊明诗词隐士文化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学习苏轼失意不失志的人生态度。
② 重视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和交互性
大学语文采用专题式讲座模式,学生通过在线发表作业、发帖、参与讨论(不少于五次)等活动加强交互式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学习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性:通过专题讨论、作业互评(不少于五次)等模式,可实现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 课程建设有序推进
从 2005年起,泉州师范学院的“大学语文”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7年开始建设线上示范课程并进入高校邦平台,2018年获得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2023年被评为福建省在线一流课程课程,2024年张虹老师主编了《大学语文与实用写作》教材,2024年6月杨秋生 翟勇 张虹老师主编的《大学语文专题讲座》获得福建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建设立项。本课程已配套完整的多媒体网络内容,并不断更新完善。到目前为止,线上课程已经在十届学生中使用过,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④ 团队力量雄厚,配有专用教材
10位主讲教师中有3位教授,6位副教授;4位博士,5位硕士。助教队伍也均为高级职称,能高质量地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本课程组教师均出身于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语言、文学、文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并配以课程专用教材《大学语文专题讲座》。
⑤ 受众面广泛
本课程2017年春季在高校邦平台上线开课,面向本校及省内高校开放。2019年10月转为中国大学MOOC,在爱课程平台上线,面向省内外高校及社会学习者开放,有福州大学、福建江夏学院、福建警察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院校选课,目前累计学习者已达数万人。在2019—2021年的疫情时期,为全国各大高校次及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线上学习资源。在目前的线下学习中,也成为语文课堂延伸和丰富的一个重要方式。
1、知识目标
(1)掌握一定的文史基础知识,提高语文水平,能通畅、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把握主题、辨析文路,或感受形象的能力。
(2)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领会汉文字之美、汉语言之雅、汉文学之丰富和汉语言文化之博大;了解经典的古今中外作品中所承载的文化,感受到文字、文学作品传达丰富复杂世界的巨大魅力;养成热爱祖国语言的自豪感和追求祖国语言纯洁的自信心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2)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着重培养对作品的审美感悟和鉴赏能力。
(3)培养丰富的想象、类比、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触发创造性思维。
3、素质目标
(1)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及其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美,关怀生命的终极价值,全面提升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在本门课程中,学习者应具备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批评评述等基本知识。
一、语言文字基本知识点
1. 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进行沟通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并掌握词汇的词义、用法和搭配。
2. 语法
语法是规范语言的结构和用法的学科,在语言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和理解句子的结构,掌握常见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语言的艺术,它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达到表达的效果。大家要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能够在实际写作中巧妙运用。
二、文学艺术基本知识点
1.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按照基本形式和内容特点进行的分类。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学体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并能够分析和鉴赏各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2.作家与作品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意义。同时,还需要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的文学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批评评述基本知识点
1.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的过程。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包括情节分析、人物塑造、主题探讨等。
2.文学理论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批评方法和手段。
参考教材:
1.《大学语文专题讲座》杨秋生 翟勇 张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大学语文》(第十一版)徐中玉 齐森华 谭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大学语文与实用写作》张虹 中国纺织出版社,2024.
参考资料:
1.《高等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温儒敏.2003.
2.《大学语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陈洪.2004.
3.《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2004.
4.《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1996.
5.《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安徽教育出版社,谢昭新、吴尚华.2003.
6.《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黄岳洲、茅宗祥.2002.
7.《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公木.1989.
8.《应用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建.2008.
9.《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郭锡良.1999.
8.《文艺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童庆炳.2015.
9.《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冯天瑜. 2005.
10.《中国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郭齐勇. 2006.
11.《大学语文》.张虹 曹茂才.2011
Q1:课程可以参考什么教材?
回答:本课程可以参照的教材是本校杨秋生老师主编的《大学语文专题讲座》(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Q2:课程考核方式?
回答:本课程考核由四部分构成:单元作业、单元测验、课堂讨论、期末考试。
1.单元作业及互评(10%):
第一单元发布一次作业,学生提交后需要参加五次互评。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培养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增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
2.单元测验(40%):
每章都有与课件内容配合的测验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系统评分。
3.课程讨论(20%):
学生在“课堂交流区”参加老师发起的讨论,发表五条以上有效观点,并参与“综合讨论区”的开放性话题。课程辅导教师通过课程线上回复、教师信箱、课程 QQ 等途径为学生提供答疑服务,及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比较典型的问题老师也会专门在课堂上组织讨论。
4.期末考试(30%):
期末考试系统直接评分,内容与课件相关,旨在督促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Q3要是我有问题不懂怎么办?
回答:有问题可以到讨论区查找相关帖子,若无果可以发帖寻求解决。
Q4:单元小测难吗?
回答:单元小测考虑到选课同学的具体情况,强调可操作性,全部为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
Q5:除在平台上,有什么可以联系老师和获取资讯的途径方式吗?
回答:在校同学可以关注微信群,了解最新资讯;社会学员可以在论坛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