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考研全科400分攻略
认证学习
电子文件管理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03日 ~ 2025年07月12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1周,共19周 已有 241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85)
spContent=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如何通过电子文件留痕,以证明其业务的合规?个人、组织和国家可否将电子文件作为维护合法权益的电子证据?易变的数字信息能否真实反映数字社会的历史和记忆?《电子文件管理》通过对传统档案管理进行知识再造,系统性回答上述问题,传播数字空间守护档案凭证价值和信息价值的知识和方法。本课程以建构电子化业务数据管理的基本知识框架为目标,按照电子文件概述、管理概述、流程与方法、系统与元数据等四个篇章引导学习者逐步认识电子文件与电子文件管理。本课程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刘越男教授团队倾心打造,跨机构、跨领域、跨学科的师资团队,理论方法、经典案例和前沿动态相集成的教学方式,业务、管理和技术相融合的讲授视角,帮助学习者在大数据环境下养成独特的文件管理视角,夯实电子文件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升基于档案的数据管理能力,助力数据赋能社会。
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如何通过电子文件留痕,以证明其业务的合规?个人、组织和国家可否将电子文件作为维护合法权益的电子证据?易变的数字信息能否真实反映数字社会的历史和记忆?《电子文件管理》通过对传统档案管理进行知识再造,系统性回答上述问题,传播数字空间守护档案凭证价值和信息价值的知识和方法。本课程以建构电子化业务数据管理的基本知识框架为目标,按照电子文件概述、管理概述、流程与方法、系统与元数据等四个篇章引导学习者逐步认识电子文件与电子文件管理。本课程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刘越男教授团队倾心打造,跨机构、跨领域、跨学科的师资团队,理论方法、经典案例和前沿动态相集成的教学方式,业务、管理和技术相融合的讲授视角,帮助学习者在大数据环境下养成独特的文件管理视角,夯实电子文件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升基于档案的数据管理能力,助力数据赋能社会。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能够应对数字转型期文件档案管理挑战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掌握电子文件的基本特点及其管理的基本要求,了解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态,熟悉维护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等关键特性的方法,并且具备从体系、制度、流程、系统等多层面提出电子文件管理综合性解决方案的基本能力。


(2)课程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电子文件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信息工具,成为政府和企业合规运作的记录基石,成为守护个人、组织和国家合法权益的电子证据,成为传承数字社会历史和记忆的主要载体。数字时代的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承担着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历史重责。而电子文件管理作为档案事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既是档案学理论演进和实践进展的中心地带,是档案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档案、数据、法律、技术、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重要阵地。


(3)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建构电子化业务数据管理的基本知识框架为目标,按照电子文件概述、管理概述、流程与方法、系统与元数据等四个篇章四十八讲(每讲15分钟)引导学习者逐步认识电子文件的概念和特点,了解电子文件管理的目标和模式;探究电子文件形成、分类、鉴定、归档、保存、利用的方法要点;分析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元数据方案的关键内容。


(4)教师团队

       本课程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刘越男教授团队倾心打造,刘越男牵头建设,负责课程设计与管理,承担本课程39讲;成员包括钱毅、马林青、周文泓、祁天娇、杨建梁、郭晖,其中钱毅、周文泓各承担3讲,祁天娇、杨建梁、郭晖各承担1讲,马林青承担相关课程内容开发,助教为博士研究生何思源和代林序。 


刘越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档案学会理事,科学数据与科技档案管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国家级档案专家领军人才。自2001年《电子文件管理》课程开设以来,即承担教学任务,是《电子文件管理教程》(第一版,2001)的主要作者之一,担任《电子文件管理教程》(第二版,2017)的第二主编。此外,还承担了《企业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等教材中有关“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化”等章节的编写任务,对于新技术环境下的文件档案管理有深刻的专业认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国家自科项目10余项,以及相关单位委托档案信息化项目40余项,主持、参与编写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方面的国家标准3部,参与档案法、档案法实施条例、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法规政策的制修订。

钱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档案局档案制度规范国家级档案专家领军人才。是《电子文件管理教程》(第一版,2001)的主要作者之一,也是《电子文件管理教程》(第二版,2017)的核心编写人员。此外,还承担了《信息记录与存储技术》《电子文件管理100问》等教材中有关“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化”等章节的编写任务。自从教以来,一直担任“档案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化前沿”等本科和硕士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注重创新改进教学方法。主要研究方向是档案信息化、数字档案馆、数字保存等。主持国家标准《国家电子文件管理功能需求规范》(GB/T 29194-2012)的制定,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文件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基于组织的电子文件管理成熟度研究》等。

马林青,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数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员,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子文件管理、文件与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档案与社会记忆、数字人文。科研方面: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以及1项北京社科基金项目,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周文泓,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空间的档案化管理、政府开放数据、计算档案学、社交媒体文件与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现主持有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已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与一项国家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

杨建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重大重点研究课题。担任Data Science and Management青年编委,国内外多个期刊和会议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数字人文、可信数据、智能分析方法。

 

        祁天娇,中国人民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联合培养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案例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档案事业发展中心研究员。《数字人文研究》期刊编辑。研究方向包括:文档数据化、数字资源语义组织、数字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面上资助项目1项、中国人民大学校内规划项目1项、台州地方财政资金支持项目1项。曾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咨询项目。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参与国际会议并作论文宣读。


       郭晖,中石油档案馆信息化专家,负责企业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国家档案局电子发票归档试点,国家档案局企业数字档案馆试点等相关工作。


(5)课程特色

       顶尖的师资团队。本课程建设者在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研究领域属于第一梯队,拥有两位国家级档案专家领军人才,2位年轻骨干,承担多项国家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化政策法规、科研项目,并由实践界专家承担一线案例教学内容。

        理论方法、经典案例和前沿动态相集成的教学方式。本课程48讲既全面覆盖了电子文件管理课程的基础性内容,更融合了智能鉴定、知识组织、云计算下的电子文件管理、政策法规建设等前沿性内容。

        业务、管理和技术相融合的讲授视角。本课程按照电子文件管理从载体管理走向系统管控的根本变革展开各专题相关内容,面向形成文件的业务场景,管理文件的专业方法和技术实现的实施路径。

       融入数字中国战略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本课程秉持开放的理念,面向火热的数据管理发展,熏陶档案专业素养,帮助学习者在大数据环境下养成独特的文件管理视角,提升基于档案的数据管理能力,助力数据赋能社会。

显示全部
课程大纲
电子文件概述
1.1 电子文件的概念理解
1.2 电子文件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1.3 电子文件的种类
1.4 电子文件的作用
1.5 电子文件的构成要素
1.6 电子文件的技术特点
1.7 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
1.8 文件连续体理论
1.9 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性和法律效力
1.10 电子档案的法定要件
电子文件管理概述
2.1 电子文件管理内容
2.2 电子文件的管理目标
2.3 电子文件管理理念和原则
2.4 电子文件宏观管理体制
2.5 电子文件的保管模式
2.6 数字档案馆概述
2.7 保障电子文件真实性的方法
2.8 文件档案管理的数字转型
2.9 电子文件管理标准
电子文件管理流程与方法
3.1 电子文件形成活动和形成系统
3.2 电子文件形成的管理要求(上)
3.3 电子文件形成的管理要求(下)
3.4 电子文件分类的概念和作用
3.5 电子文件分类的方法
3.6 面向知识服务的电子文件信息组织
3.7 电子文件捕获归档相关概念
3.8 电子文件归档范围
3.9 电子文件归档流程和要求
3.10 电子文件归档方式和系统
3.11 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实例分析
3.12 电子文件鉴定的概念、内容与挑战
3.13 电子文件鉴定的方法
3.14 电子文件的自动鉴定
3.15 电子文件保存相关概念
3.16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方法
3.17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载体的选择和管理
3.18 电子文件的检索和利用
3.19 网页文件的管理
3.20 社交媒体文件的管理
3.21 数据库文件的管理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与元数据
4.1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概述及类型
4.2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4.3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与过程
4.4 电子文件元数据简介
4.5 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
4.6 文件管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
4.7 元数据封装
4.8 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风险管理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冯惠玲,刘越男.电子文件管理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中国人民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刘越男

刘越男

教授

推荐课程

中国书法

任德山

92720人参加

设计的力量CAP

何人可

12142人参加

金融学(二)

李健

196293人参加

孙子兵法鉴赏

陈润华

5052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