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是水产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外形特征、皮肤及衍生物、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神经、感知、泌尿、生殖等各大系统及分类学等,共设计7大模块,33个小节(子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鱼类形态特征、熟悉各大生命系统结构与功能、掌握鱼类分类鉴定理论与方法,为今后从事教学、科研、养殖生产或行政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历史积淀深厚,成果丰硕。上世纪70年代初,四川农业大学叶妙荣和傅天佑等多位教师就开始从事鱼类资源研究,开展长江、嘉陵江、金沙江、雅砻江等主要流域的鱼类资源调查研究,发现并命名了稀有鮈鲫、小眼薄鳅、隐鳞裂腹鱼等5个鱼类新物种,撰写了《四川鱼类志》等行业重要专著,并以此筹建了四川农学院鱼类标本陈列室。其后课程组杜宗君教授、姜俊教授、杨淞教授、严太明副教授、杨世勇副教授等多位教师在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资源野外调查监测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鱼类标本,并在陈列室的基础上建设了新的鱼类标本馆。目前馆藏鱼类标本120余种(其中包括中华鲟、长江鲟、川陕哲罗鲑、圆口铜鱼、胭脂鱼、青石爬鮡、岩原鲤、重口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厚唇裸重唇鱼、巨须裂腹鱼、骨唇黄河鱼、稀有鮈鲫、多鳞白甲鱼、长薄鳅、金沙鲈鲤、达氏鳇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鱼类20余种及黄石爬鮡、短体副鳅等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0余种),极大地支撑和保障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