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微生物学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2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4小时/周
进行至第12周,共19周 已有 604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02)
spContent=《微生物学》是介绍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以及生产应用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作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微生物学》是介绍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以及生产应用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作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微生物学》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和育种、生态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微生物学不仅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共同构成农业院校植物生产各专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而且与土壤学、农业化学、植物病理学等专业课关系密切。因此,微生物学是农业科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微生物学的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和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

本慕课视频课程分为10个部分,32个课程单元。课程内容包括绪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与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等。此外,还将同步补充PPT,突出课程知识要点;并根据同学们学习效果和需求适当补充视频以外的知识供大家参考,提高学员们的微生物素养。

授课特色:要素:本课程以运用微生物学相关理论和技能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目的。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类型,掌握微生物细胞结构、生理特性、生长规律、遗传与变异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深刻理解微生物在农学、园艺、植保和生态建设等领域的作用,为合理利用微生物提供知识储备。②方法:以提问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为主导,结合课程特点,采用图表对应,动静结合,模块化比较,突出特征,强化知识重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③形式:视频加补充资料,讨论与评价结合,师生互动,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适宜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专业领域的本专科学生,微生物学相关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广大的微生物学爱好者。

授课目标

(1)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类型,掌握微生物细胞结构、生理特性、生长规律、遗传与变异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深刻理解微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双刃剑”作用,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技能:以教材和网络资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微生物学素养,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特点2、熟悉微生物在各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3、了解微生物的研究内容以及取得的成就
1.1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
原核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课时目标:1、掌握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及特殊构造的结构和功能2、熟悉细菌菌落描述及遗传方式3、掌握放线菌、蓝细菌及古菌的特点及其作用
2.1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2.2 细菌细胞壁
2.3 原核微生物——一般结构 其他
2.4原核微生物—特殊构造
2.5原核微生物-细菌与群体形态
2.6 原核微生物-放线菌
2.7原核微生物-蓝细胞和古菌
真核微生物
课时目标:1、 熟悉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2、 掌握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的特点3、 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3.1 真核微生物概论
3.2 酵母菌
3.3 霉菌
3.4 蕈菌
病毒
课时目标:1、 熟悉病毒的概念和结构特征2、 熟练掌握温和噬菌体和烈性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的生活周期3、 熟悉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4.1 病毒概论
4.2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课时目标:1、了解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熟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其划分标准2、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及步骤3、了解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4、 掌握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及其多样性
5.1 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5.2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培养基
5.3 微生物的代谢——发酵
5.4 微生物的代谢——呼吸及能量转化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课时目标:1、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培养及保藏技术2、 掌握微生物群里生长规律3、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测定方法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6.1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一)
6.2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二)
6.3 细菌、细菌群体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6.4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课时目标:1、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相关概念、熟悉基因突变和修复的类型2、 掌握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及特点
7.1 遗传与变异概论
7.2 基因重组
7.3 基因突变与微生物育种
微生物生态学
课时目标: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及其功能
8.1 微生物生态学概述
8.2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8.3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课时目标:掌握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9.1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一)
9.2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二)
9.3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三)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课时目标:了解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10.1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袁红莉主编. 农业微生物学及实验教程(第1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 周德庆编著. 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杨生玉. 微生物生理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 池振明. 现代微生物生态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5.《Microbiology 5th》Lansing M. Prescott, John P. Harley, Donald A. Klei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2.

6.《微生物学》沈萍, 彭珍荣主译.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Prescott's Microbiology 9th》Joanne M. Willey, Linda M. Sherwood, Christopher J. Woolverto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13.

8.《Brock微生物生物学》=《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11th》(美) M.T. 马迪根, J.M. 马丁克等编; 李明春, 杨文博主译. 科学出版社, 2009.

9.《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14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Kelly S. Bender, Daniel H. Buckley, David A. Stahl. 2015. Pearson Education, Inc., USA. (12th 2009)

四川农业大学
9 位授课老师
辜运富

辜运富

教授

向泉桔

向泉桔

副教授

邹立扣

邹立扣

教授

推荐课程

金融学(二)

李健

196270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893767人参加

会计学原理

王德宏

89107人参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CAP

车万翔

134756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