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要有诗和远方,远方有点远,诗和诗意却可以很近,有无在我。有诗意的方式很多,就学习而言,读诗显然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像小时候的我们,懂或不懂,都在背诗学诗,而且多学唐诗。为什么?无他,由感悟语言之美至感悟诗意之美而已。为什么多学唐诗?因为在这个诗的国度,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最高水准的唐诗,最美!
当然,这个时代不仅仅有唐诗,还有唐代古文,唐宋间著名的古文运动,是由唐代开始和引领的,至于唐传奇,真的是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传奇”,古人开始“有意为小说”……
本课程采撷唐代诗、文、传奇、俗文学中精华所在,以作品为核心,在吟诵中感受陈子昂的孤独、高适的悲壮、李白的潇洒……但他们不仅仅是如标签所彰显的姿态,韩愈也有对朋友无法言说的挣扎,杜甫也有对花卿不能言明的期待。先贤打动我们的,是高贵的人文精神,是诗文背后的热忱丹心。
杜甫有诗言“转益多师是汝师”,“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虽言创作,却同样适用于学习。本课程授课老师有讲授精品课程《走进杜甫》的王老师,有专攻敦煌文学文化的戴老师,有传承吟诵风雅的张老师,老师们在本课程中发挥了他们的所长,将为大家呈现出他们眼中唐代文学的模样。
1、以作品原典为蓝本、诗人个人经历为注解,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2、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不同作者的主要风格,把握不同文学形态的基本样貌;
3、领略唐代文学风采,丰富人文底蕴。
热爱中国文学文化,具备中学语文水平能力即可。
1.《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
2.《唐诗综论》,林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年。
3.《唐诗学引论》,陈伯海著,知识出版社 1988 年。
4.《唐宋八大家汇评》,吴小林著,齐鲁书社1991年。
5.《李白评传》,周勋初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6.《唐诗纪事校笺》,王仲镛校笺,中华书局 2007 年。
7.《唐代白话诗派研究》,项楚等著,学习出版社2007年。
8.《唐诗语言研究》,蒋绍愚著,语文出版社 2008 年。
9.《唐诗风貌》(修订本),余恕诚著,中华书局 2010 年。
10.《杜甫评传》,陈贻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11.《敦煌文化》,项楚、戴莹莹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12.《唐诗杂论》,闻一多著,中华书局2016年。
13.《敦煌诗歌导论》,项楚著,中华书局2019年。
14.《敦煌文学总论》,伏俊琏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1.虽有失严谨,但基本可以说,唐以后所做的诗,基本都算是唐诗。为什么呢,因为韵律法则大致是在唐代形成的,后世诗基本是因循而来,所以唐诗极盛。但唐代不仅有诗,还有古文,即针对时文——骈文的改革而来,而作为韵文学的骈文,与同为韵文学的诗有莫大关系,则唐诗和唐古文的兴盛就构成了有趣味的对举。但唐诗和唐文都属于雅文学,唐代“传奇”的地方是,与雅文学相对的俗文学同样发达,如变文、俗讲、白话诗等。
2.唐代文学及其研究内容博大而深广,远非12周课程所能讲解透彻。本课程以唐代文学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课程,按文体分类讲解,不求面面俱到,但采撷各阶段最具代表的文人及作品进行介绍,以期能够更多激发大家深入了解唐代文学的兴趣,大家也可以在这里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3.平台课程及讨论区只发布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内容,不发布非法、违禁信息。也请各位学友尊重老师与同学,有问题及时与老师、助教及平台工作人员沟通,文明修课,理性讨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发表低俗、暴力文字,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