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女性学:女性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
第2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04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1-1.5小时
进行至第11周,共17周 已有 490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63)
spContent=女性是什么?是柔情似水?还是热情如火?在男性眼中,她可以是一首诗,温婉动人;也可以是一幅画,仪态万千。在社会的仪式中,她是母亲、爱人、姐妹。然而女性会怎样描述自己,在一个时间的车轮疾驰的时代,她的灵魂应当安置何处?这就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女性是什么?是柔情似水?还是热情如火?在男性眼中,她可以是一首诗,温婉动人;也可以是一幅画,仪态万千。在社会的仪式中,她是母亲、爱人、姐妹。然而女性会怎样描述自己,在一个时间的车轮疾驰的时代,她的灵魂应当安置何处?这就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从家庭主妇到职场白领、从小脚妇女到铿锵玫瑰、从足不出户的闺阁到叱咤政坛的铁娘子,中 国女性历经百年的抗争,终于挣脱了封建的枷锁、父权的镣铐,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拥有与男性一样的平等权利,获得了作为公民的身份认同、而不单是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关系认同。在近现代迈向自由的价值追求中,女性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女性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个群体,她们应该独立、果敢、自信、担当、知性、优雅、博爱、幸福---

然而,今天的女性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般美好,新的女性刻板印象逐渐形成,女强人、女汉子、剩女、小三、灭绝师太等新名词不断出现并被不断强化,女人被妖魔化;另一面,贤惠、温柔、娇媚、漂亮等传统女性形象被大加赞美和固化,女性自己也自我审查,以迎合社会的趣味。整容之风盛行、全职太太大增、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越来越有市场,女性的生存境遇实属堪忧,女性精神在现代遇到了新的挑战。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我们,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等,各种思潮汇集,各种欲望浮动,不断制造着新的女性问题。

今后的32节课程,我们会和同学们一起穿越历史,看看古代女性的生存状况,探寻那些影响我们的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是怎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构造出来的;我们也会引领同学们进行一场思想之旅,沿着近现代的女性启蒙与解放之路,分析近现代的女性运动和女性思潮在力图解决女性问题的同时,又怎样制造了新的女性问题;最后我们会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当今社会中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女性问题与女性困惑。我们的目的是向同学们描述出造成女性精神与现代社会相冲突的原因,并尝试找出女性在面对现代性挑战时应当秉持的立场和应对的方法。本课程旨在为同学们描绘出独立、自由、自主与价值多样、感性色彩丰富的女性精神,这也是现代女性应对现代性挑战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亦想通过对造成女性精神与现代社会关系紧张的成因分析,描绘出一套能够修正两性不平等关系的正义图谱,让两性能够一同反思,在一个愈加呈现价值多元、崇尚人格平等和公平竞争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当怎样构筑与之适应的新的两性关系,最终达到与同学们一起尝试在新的性别关系下重塑新时代女性。

授课目标

普及性别平等意识,提升女性自主自强自立观

课程大纲
古代女性的生存境遇(上)
1.0 绪论
1.1 古代自然主义的性别理论
1.2 古代社会的性别结构
古代女性的生存境遇(中)
2.1 古代社会的性别制度
2.2 古代性别意识形态的形成
2.3 古代性别意识形态的强化——引以为戒
古代女性的生存境遇(下)
3.1 古代性别意识形态的强化——引以为鉴
3.2 古代性别行为规范的制定
3.3 古代女性形体美的塑造
阶段作业:古代女性的卑弱地位是怎样形成的?它是女性的先天性别造成的,还是后天人为因素造成的?
启蒙与塑造女性精神(上)
4.1 女性精神的三次现代塑型
4.2 父权社会及女性定位
4.3 女人是人吗——启蒙理性与人的本质
启蒙与女性精神(下)
5.1 投票、教育与工作——第一次女性主义思潮
5.2 女人具有理性吗——《女权辩护》
5.3 女人可以成为平等公民吗——《论妇女的屈从地位》
现代性与成为女人(上)
6.1 反思:第一波女性主义思潮与政治权利
6.2 女性精神与现代社会
6.3 话语权之争与女性视角
阶段作业:女性应当以什么样的姿态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中国女性的启蒙与解放(一)民族大义
7.1 中国女性的启蒙与解放(上)
7.2 中国女性的启蒙与解放(下)
现代性与成为女人(下)
8.1 公共领域与女性自我意识的建构
8.2 女性精神的内核:自由与爱情
8.3 中国女性的启蒙与解放(二)阶级抗争
发布结课论文主题
多元化与女性精神(上)
9.1 现代性及其批判反思
9.2 女性意识与多元化
9.3 女性精神与身份认同
多元文化与女性精神(下)
10.1 女性问题的当代陷阱
10.2 中国女性的启蒙与解放之路(三)--改革春风
女性精神在现代社会受到的挑战
11.1 反女性主义思潮
12.2 美丽陷阱
13.3 性的困惑
女性精神在现代社会受到的挑战
12.1 玻璃天花板效应
12.2 羡慕嫉妒恨
12.3 结语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基本哲学常识、基本社会学方法

参考资料

 《西方妇女史》,裔昭印等著,商务印书馆,2009.

 《20世纪的中国妇女》,王国敏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女性主义》,李银河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第二性》,波伏娃著,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政治学与女性主义》,巴巴拉·阿内尔著,顾肃译,东方出版社,2005.

  《女权辩护;妇女的屈从地位》,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穆勒著,商务印书馆,1995.

常见问题

为培育理性而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氛围,我们希望您能了解并认同以下几点:

1、本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推广两性平等,尤其是人格平等这一观念;

2、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将采取重讨论轻测试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在一个交互的环境中通过辩论沟通,真正认识到两性人格平等的重要性,找到自己对女性精神的独立解读。所以,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课程讨论。

3、在讨论过程中,请秉持理性、包容、平等的原则,积极辩论,反对语言暴力。

4、课程涉及版权归属,如需引用,请联系我们。

四川大学
3 位授课老师
吴敏

吴敏

教师

陈梅芳

陈梅芳

副教授

梁中和

梁中和

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