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国学经典导读
第1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4日 ~ 2025年06月12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2周,共16周 已有 123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70)
spContent=国学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巨大宝藏,它们已传承千百年而不衰。中国近现代对国学经典的研讨几经沉浮,至20世纪90年代,一股国学热悄然兴起,显现出强盛发展的态势,并一直延续至今。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本课程意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进入国学经典的门径,使学习者由此靠近经典、学习了解经典,并深入思考领悟经典在当下社会的巨大价值,进而为传承经典而努力。
国学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巨大宝藏,它们已传承千百年而不衰。中国近现代对国学经典的研讨几经沉浮,至20世纪90年代,一股国学热悄然兴起,显现出强盛发展的态势,并一直延续至今。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本课程意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进入国学经典的门径,使学习者由此靠近经典、学习了解经典,并深入思考领悟经典在当下社会的巨大价值,进而为传承经典而努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以介绍中国文化史上从先秦至明清漫长的历史时段中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化精神的经典巨著为目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选取国学典籍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先秦文学和礼乐文化的代表文本《诗经》、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典籍《论语》、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典籍《庄子》、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史传著作《史记》、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结性著作《红楼梦》,采用内容概述泛览和经典章节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典的阅读、解析和评议;


第二部分:结合所选的每一部经典,配合作品的解读评析,介绍如国学的分类、经史子集四部的具体划分、各部经典包含的大体范围等这些与国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并进而引导学习者思考理解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以及面对文化传统应该弘扬什么、扬弃什么等核心问题。

授课目标

(1)由阅读国学经典作品入手,对国学典籍中具有代表性的著述进行解读和评析;

(2)了解国学的相关知识和基本观点,以配合国学经典文本的阅读解析;

(3)引导学习者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如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面对传统文化应该弘扬什么、扬弃什么,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等等进行思考,有所感悟。

课程大纲
导论
课时目标:了解国学的概念,国学的发展,及国学的分类。
1.1国学及其发展
1.2国学的分类
《诗经》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国学体系中关于经学的常识;理解《诗经》的性质;了解《诗经》的内容和写法;通过具体作品的阅读体会《诗经》的艺术性。
2.1关于经学
2.2作为经学典籍和诗歌总集的《诗经》
2.3《诗经》的内容
2.4《诗经》的写法
2.5《诗经▪秦风▪蒹葭》解读
《论语》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诸子百家的历史渊源和孔子的成就;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 ;了解《论语》这部典籍的性质特点;通过对《论语▪学而》篇的阅读了解并思考孔子的思想,体会《论语》的文章特点。
3.1诸子百家的历史渊源和孔子的成就
3.2孔子的哲学思想
3.3《论语》其书
3.4《论语▪学而》导读
《庄子》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国学体系中子学的相关常识;了解道家学派的渊源;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通过对《庄子》中《逍遥游》一篇的阅读了解并思考庄子“绝对自由”的思想,体会《庄子》文章的特色。
4.1关于子学
4.2道家学派和老子哲学
4.3庄子的哲学
4.4《庄子》其书
《史记》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史学和史官精神;了解国学体系中史部和史籍的相关常识;了解司马迁的经历及其写作《史记》的过程;了解《史记》的体系;通过对《史记》中《项羽本纪》的解读理解《史记》的文章特点及其艺术魅力,了解并思考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5.1中国古代史学和史官精神
5.2史部和史籍分类
5.3关于司马迁
5.4《史记》其书
5.5《项羽本纪》“垓下之围”导读
《红楼梦》导读
课时目标:了解国学体系中关于文学和集部的相关常识;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了解曹雪芹的家世及经历;了解《红楼梦》的版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相关知识;通过文本细读体会《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6.1文、文学和四部中的集部
6.2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6.3关于曹雪芹
6.4《红楼梦》的版本
6.5《红楼梦》细读举例
结语
7.1结语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基本的中国古典文学阅读积累。

参考资料

【1】刘毓庆《国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二版。

【2】谭正璧《国学概论讲话》,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版。

【3】章太炎《国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6】叶郎《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7】程俊英译注《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8】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二版。

【9】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0】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文格》,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1】王伯祥选注《史记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

【12】周汝昌《曹雪芹新传》,北京:外文出版社,1992年版。

【1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4】曹雪芹著、脂砚斋评《红楼梦》,济南:齐鲁书社,1994年版。

【15】刘再复《双典批判》,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常见问题

Q : 如何加入国学经典导读课程的学习?

A : 

第一步:点击网页右上角,注册中国大学mooc账号;

第二步:在《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介绍页内,点击“立即参加”,即可加入课程。


Q:本课程和其他国学类课程有什么不同?

A:本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面和点的有效结合,具体包括:

第一,国学常识介绍和国学经典的阅读相结合;

第二,国学经典泛览和《诗经》《论语》《庄子》《史记》《红楼梦》五部基础典籍解读相结合;

第三,《诗经》等五部典籍的解读和其中代表性章节的细读相结合。

所以,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既可以获得和国学常识、国学典籍相关的面的知识,又可以通过文本细读对典籍有深入的理解。

山东财经大学
4 位授课老师
李劲松

李劲松

副教授

宋红霞

宋红霞

副教授

魏红

魏红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