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批评著作,《史通》对于唐代以前的史学沿革、史官建置、史书编纂等问题皆有深刻评论,被史家视为案头必备之书。本课程主要采取学术史梳理与注疏导读相结合的方式,专题讲述其著述旨趣和思想价值,使学生在体察中国早期史学源流、史学传统和史学方法的同时,适时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通识观念和理论素养。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史学史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史家的学术思维与话语体系
第三节 史料背后的思考
第四节 史德与史学
第五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特色
请结合自身经历简要谈谈你对史学史的看法。
第二章 《史通》成书的学术背景(上)
第一节 唐代史学的特点(一)
第二节 唐代史学的特点(二)
第三节 唐代史学的特点(三)
在二十四史中,有八部完成于唐代。请将这八部正史列举出来,并选择你感兴趣的两部进行简要评述。
第三章 《史通》成书的学术背景(下)
第一节 《隋书·经籍志》史部序的思想价值(一)
第二节 《隋书·经籍志》史部序的思想价值(二)
第三节 《隋书·经籍志》史部序的思想价值(三)
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指出《隋书·经籍志》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章 刘知幾的生平与志向(上)
第一节 《史通·自叙》(一)
第二节 《史通·自叙》(二)
第三节 《史通·自叙》(三)
第四节 《史通·自叙》(四)
请根据本章内容,用五个关键词总结出你对刘知幾认识,并予以简析。
第五章 刘知幾的生平与志向(中)
第一节 《史通·自叙》(五)
第二节 《史通·忤时》(一)
第三节 《史通·忤时》(二)
第四节 《史通·忤时》(三)
你如何理解“史学是经学的‘婢女’”这句话?请写出你对经史关系的理解。
第六章 刘知幾的生平与志向(下)
第一节 《史通·忤时》(四)
第二节 《史通·忤时》(五)
第三节 《史通·忤时》(六)
除了总结唐代史馆修史之弊,请结合《自叙》篇谈谈你认为本篇还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从“书事记言”到“勒成删定”:中国早期史学源流(一)
第一节 《史通·六家》(一)
第二节 《史通·六家》(二)
第三节 《史通·六家》(三)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书教下》中论述了三种史书体裁各自的特点及其流变,除了文中所提到的著作,请另举出这三种体裁的史书各一部,并分别简析其内容与特点。
第八章 从“书事记言”到“勒成删定”:中国早期史学源流(二)
第一节 《史通·六家》(四)
第二节 《史通·六家》(五)
第三节 《史通·六家》(六)
第四节 《史通·六家》(七)
请阅读陈其泰教授所撰《<国语>的史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一文,并结合文章谈谈自己对《国语》的认识。
第九章 从“书事记言”到“勒成删定”:中国早期史学源流(三)
第一节 《史通·六家》(八)
第二节 《史通·六家》(九)
第三节 《史通·六家》(十)
据瞿林东教授著《中国史学史纲》载:“中国古代史家,历来有一种忧患意识。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对于朝代、国家的兴亡盛衰的关注,以及对于社会治乱、人民生活的关注。这是同史学的本质与功能密切相关的。” 请举出至少一个能支持上述观点的例子,并予以简要分析。
第十章 从“书事记言”到“勒成删定”:中国早期史学源流(四)
第一节 《史通·六家》(十一)
第二节 《史通·六家》(十二)
第三节 《史通·六家》(十三)
第四节 《史通·六家》(十四)
请梳理《史记》、《汉书》的异同,并简要谈谈通过这样的梳理,你有何新的发现。
第十一章 删削去取之际:史料剪裁的得与失(上)
第一节 《史通·采撰》(一)
第二节 《史通·采撰》(二)
第三节 《史通·采撰》(三)
你如何看待魏收的《魏书》被称为“秽史”这一问题?请写出你的观点和依据。
第十二章 删削去取之际:史料剪裁的得与失(下)
第一节 《史通·采撰》(四)
第二节 《史通·采撰》(五)
第三节 《史通·采撰》(六)
请阅读《十七史商榷·序》,并结合这篇序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日常学习体会/一段类似的经历。
第十三章 德行与职守:历史书法背后的思考(上)
第一节 《史通·直书》(一)
第二节 《史通·直书》(二)
第三节 《史通·曲笔》(一)
一些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史官制度的存在影响了中国史学对历史真相的探求,请尝试利用本章所学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回应。
第十四章 德行与职守:历史书法背后的思考(下)
第一节 《史通·曲笔》(二)
第二节 《史通·曲笔》(三)
第三节 《史通·曲笔》(四)
你觉得“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这句话是否与《直书》篇的观点相矛盾,为什么?
第十五章 官修与私撰:史职形态的演变及得失
第一节 《史通·辨职》(一)
第二节 《史通·辨职》(二)
请联系《忤时》篇,简要谈谈你对史馆修史利弊的认识。
第十六章 审美与致用:历史叙述背后的史家情怀
第一节 《史通·叙事》(一)
第二节 《史通·叙事》(二)
第三节 《史通·叙事》(三)
第四节 《史通·叙事》(四)
作业:请依据本章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叙事与历史求真关系的认识,举出一例你认为将二者结合得最好的史著,并简述之。
第十七章 《史通》杂议(上)
第一节 课堂讨论(一)
第二节 课堂讨论(二)
第三节 课堂讨论(三)
第十八章 《史通》杂议(下)
第一节 课堂讨论(四)
第二节 课堂讨论(五)
第三节 课堂讨论(六)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通史知识背景和古文字学、文言文基础,熟悉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古代史学概况。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吕思勉:《史通评》,载《史学四种》,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刘知幾著,张振佩笺注:《史通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程千帆:《史通笺记》,中华书局1986年版。
4.瞿林东:《唐代史学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5.瞿林东:《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中华书局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