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尚书》凡58篇,约有半数以”典”“谟”“训”“诰”“誓”“命”为标题,另有半数以人名、事项、事件为标题,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尧、舜,下迄春秋中叶的秦穆公,而以周初史事为主。所存古文献绝大部分是当时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另兼有若干叙事文字,对研究中国古史、古文化及中国古代思想史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课程拟系统探讨和介绍《尚书》学源流,并择要讲解和阅读本书的若干篇章。
第一周 《尚书》概说(一)
第1讲 《尚书》的书名(1)
第2讲 《尚书》的书名(2)
第3讲 《尚书》早期的纂辑(1)
第4讲 《尚书》早期的纂辑(2)
第5讲 今本《尚书》的内容和体制
第二周 《尚书》概说(二)
第6讲 西汉《尚书》学与今古文《尚书》(1)(张富祥)
第7讲 西汉《尚书》学与今古文《尚书》(2)(张富祥)
第8讲 西汉《尚书》学与今古文《尚书》(3)(张富祥)
第9讲 今古文之争与东汉《尚书》学(1)(张富祥)
第10讲 今古文之争与东汉《尚书》学(2)(张富祥)
第11讲 今本《尚书》的来历(张富祥)
第12讲 历代学者对今本《尚书》的辨伪(张富祥)
第13讲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证伪方法及其评价(张富祥)
第三周 《尚书》概说(三)
第14讲 今本《尚书》的价值(1)(张富祥)
第15讲 今本《尚书》的价值(2)(张富祥)
第16讲 今本《尚书》的价值(3)(张富祥)
第17讲 今本《尚书》的价值(4)(张富祥)
第18讲 今本《尚书》的价值(5)(张富祥)
第19讲 今本《尚书》的价值(6)(张富祥))
第20讲 今本《尚书》的价值(7)(张富祥)
第21讲 历代《尚书》研究概况(张富祥)
第四周 《尧典》
第22讲 《尧典》《舜典》的文化背景(1)(张富祥)
第23讲 《尧典》《舜典》的文化背景(2)(张富祥)
第24讲 《尧典》(1)(张富祥)
第25讲 《尧典》(2)(张富祥)
第26讲 《尧典》(3)(张富祥)
第27讲 《尧典》(4)(张富祥)
第28讲 《尧典》(5)(张富祥)
第29讲 《尧典》(6)(张富祥)
第30讲 《尧典》(7)(张富祥)
第31讲 《尧典》(8)(张富祥)
第32讲 《尧典》(9)(张富祥)
第五周 《舜典》
第33讲 五帝时代概说(1)(张富祥)
第34讲 五帝时代概说(2)(张富祥)
第35讲 《舜典》(1)(张富祥)
第36讲 《舜典》(2)(张富祥)
第37讲 《舜典》(3)(张富祥)
第38讲 《舜典》(4)(张富祥)
第39讲 《舜典》(5)(张富祥)
第40讲 《舜典》(6)(张富祥)
第41讲 《舜典》(7)(张富祥)
第六周 《大禹谟》
第42讲 《大禹谟》(1)(张富祥)
第43讲 《大禹谟》(2)(张富祥)
第44讲 《大禹谟》(3)(张富祥)
第45讲 《大禹谟》(4)(张富祥)
第46讲 《大禹谟》(5)(张富祥)
第47讲 《大禹谟》(6)(张富祥)
第48讲 《大禹谟》(7)(张富祥)
第七周 《禹贡》
第49讲 《禹贡》(1)(张富祥)
第50讲 《禹贡》(2)(张富祥)
第51讲 《禹贡》(3)(张富祥)
第52讲 《禹贡》(4)(张富祥)
第53讲 《禹贡》(5)(张富祥)
第54讲 《禹贡》(6)(张富祥)
第55讲 《禹贡》(7)(张富祥)
第56讲 《禹贡》(8)(张富祥)
第八周 《汤诰》《盘庚》
第57讲 《汤诰》(1)(张富祥)
第58讲 《汤诰》(2)(张富祥)
第59讲 《盘庚》篇解题及序言(张富祥)
第60讲 《盘庚上》(1)(张富祥)
第61讲 《盘庚上》(2)(张富祥)
第62讲 《盘庚上》(3)(张富祥)
第63讲 《盘庚中》(1)(张富祥)
第64讲 《盘庚中》(2)(张富祥)
第65讲 《盘庚下》(张富祥)
第九周 《牧誓》《大诰》《洪范》
第66讲 《牧誓》(1)(张富祥)
第67讲 《牧誓》(2)(张富祥)
第68讲 《大诰》(1)(张富祥)
第69讲 《大诰》(2)(张富祥)
第70讲 《大诰》(3)(张富祥)
第71讲 《大诰》(4)(张富祥)
第72讲 洪范(1)(张富祥)
第73讲 洪范(2)(张富祥)
第74讲 洪范(3)(张富祥)
第75讲 洪范(4)(张富祥)
第76讲 洪范(5)(张富祥)
第77讲 洪范(6)(张富祥)
第十周 《康诰》
第78讲 康诰(1)(张富祥)
第79讲 康诰(2)(张富祥)
第80讲 康诰(3)(张富祥)
第81讲 康诰(4)(张富祥)
第82讲 康诰(5)(张富祥)
第83讲 康诰(6)(张富祥)
第84讲 康诰(7)(张富祥)
第十一周 《酒诰》《梓材》《洛诰》
第85讲 酒诰(1)(张富祥)
第86讲 酒诰(2)(张富祥)
第87讲 酒诰(3)(张富祥)
第88讲 酒诰(4)(张富祥)
第89讲《梓材》(1)(张富祥)
第90讲《梓材》(2)(张富祥)
第91讲《洛诰》(1)(张富祥)
第92讲《洛诰》(2)(张福祥)
第93讲《洛诰》(3)(张福祥)
第94讲《洛诰》(4)(张富祥)
第十二周 《多士》《吕刑》《费誓》
第95讲《多士》(1)(张富祥)
第96讲《多士》(2)(张富祥)
第97讲《吕刑》(1)(张富祥)
第98讲《吕刑》(2)(张富祥)
第99讲《吕刑》(3)(张富祥)
第100讲《吕刑》(4)(张富祥)
第101讲《吕刑》(5)(张富祥)
第102讲《费誓》(1)(张富祥)
第103讲《费誓》(2)(张富祥)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唐]孔颖达等:《尚书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宋]王安石:《新经尚书义》,程元敏《三经新义辑考汇评》本,台北:国立编译馆,1986年
[宋]苏轼:《东坡书传》,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宋]林之奇:《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本,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
[宋]蔡沈:《书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元]吴澄:《书纂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明]梅鷟:《尚书考异》,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清]王夫之:《书经稗疏》、《尚书引义》,《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清]毛奇龄:《古文尚书冤词》,《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
[清]惠栋:《古文尚书考》,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
[清]王鸣盛:《尚书后案》,《儒藏》本,顾宝田、刘连朋点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清]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清]牟庭:《同文尚书》,济南:齐鲁书社,1981年
[清]俞樾:《群经平议·尚书》,《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清]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清]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十三经清人注疏》本,何晋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王国维:《观堂集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999年7次印)
曾运乾:《尚书正读》,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
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尚书说》,《杨树达文集》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于省吾:《尚书新证》,台北:崧高书社,1985年
杨筠如:《尚书覈诂》,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屈万里:《尚书集释》,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年
陈梦家:《尚书通论》,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刘起釪:《尚书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马雍:《尚书史话》,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日]加藤常贤:《真古文尚书集释》,东京都:明治书院,1964年
蒋善国:《尚书综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吴福熙:《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