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之美:中国民族器乐合奏经典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中国民族音乐有着不同于西方音乐的特质,几千年来古人留下来的文化使中国人对艺术、对音乐有着独特的表达: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十番锣鼓、鲁西南鼓吹乐、土家族打溜子,不同组合中的音色变化显示出中国人在器乐合奏音乐上独有的审美倾向。 本课程聚焦中国民间器乐合奏乐种,关注当代民族室内乐的发展。通过课程学习,你将感受到不同乐种之间的风格差异,了解民间音乐的创作手法,把握中国民族器乐音乐的审美特性,发掘中国器乐合奏艺术的和合之美!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器乐艺术进行赏析,树立良好的艺术审美观,提高艺术品位和对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

课程精心挑选十余首中国民族民间器乐合奏作品,精讲九个民间乐种,解析当代民族室内乐的发展。通过对作品体裁与类型的介绍、创作与演奏的分析等,引导学生理解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独特的音乐语言,了解音乐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把握中国器乐音乐的审美特性。

课程的每一讲均聚焦于一个中国传统音乐领域的音乐术语、创作技法、艺术观念等,将其作为该讲的中心,围绕它展开解读。这些焦点成为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的节点与路标,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中国音乐的魅力。

理论与实践并行,采用知识讲解与示范演奏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学习相关音乐文化知识,通过感性的音响体验上升到理性的分析认识,“寓教于乐”“寓乐于教”。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主要围绕中国民族民间器乐合奏作品展开赏析,因此学习者应对中国民族乐器有所了解。了解的越多,越会缩短与赏析作品之间的距离。

如果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器乐演奏能力或音乐欣赏经验,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不同乐种的音乐风格与审美差异。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袁静芳主编,中央音乐学院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2. 袁静芳:《中国乐种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21年版。

3.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4. 伍国栋:《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

5. 陈燕婷:《南音乐感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9年版。

6. 张伯瑜编著:《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考察》,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7. 杨荫浏:《工尺谱浅说》,音乐出版社,1962年版。

8. 杨荫浏编著:《十番锣鼓》,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