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思想道德与法治
第6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9月20日 ~ 2025年02月28日
学时安排: 1-3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808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490)
spContent=“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让我们知止有定、探求真知、学会思考的课程。本课程按照教育部社科司2019年6月要求,结合2021版教材设置15个专题和1个附加专题,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让我们诗意地开启人生新旅的学习!
“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让我们知止有定、探求真知、学会思考的课程。本课程按照教育部社科司2019年6月要求,结合2021版教材设置15个专题和1个附加专题,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让我们诗意地开启人生新旅的学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探求真知,追寻至善,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是一门让我们知止有定、在心灵安宁之中探求真知、学会思考的课程。作为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它开设于大一第一学期。本课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通过专题教学旨在通过思想的交流与锤炼、道德的拷问与思考、法律的学习与警示,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教学内容共分15个专题单元和1个附加单元,共16个单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观以及正确的法制观。这是一门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门有用、有趣、有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授课目标

结合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从而提高新时代下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老师讲解和自我阅读能够基本掌握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教育与法律等基础知识;能够身体力行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大学生活,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且能够提升道德品格、道德境界,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等相关知识和原理正确分析社会复杂现象,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讨论能够总计设计出自己大学四年的成才目标和具体计划,计划具有可执行性,贴合学校和自我实际情况,能够理性爱国、能够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有德性地发展自我、能够理清基本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学习方法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处理理想与现实矛盾能力、正确处理身心健康、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正确处理爱情与友情的能力;并初步树立法律思维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奉献国家、奉献社会的精神;培养学生大公无私、先国家后自己,先人后己的美德; 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奉公守法、遵守公德、严以律己的作风。

课程大纲
专题1: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1.1 个体命运与时代机遇:我的大学与新时代
1.2 “两个前所未有”、“三个意味着”与“五个是”: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3 劝君惜取少年时: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专题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人生价值理论,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理,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人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并坚持科学评判人生价值。
2.1一种基于哲学和历史学的思考:人是什么
2.2来自于生活世界的直观与反思:人生与人生观
2.3人生目的:人生观的三大有机组成部分(一)
2.4人生态度:人生观的三大有机组成部分(二)
2.5人生价值:人生观的三大有机组成部分(三)
2.6服务人民与奉献社会: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7一个标准与三种方法:科学评价人生价值
专题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理论认识和解决人生问题,学会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处理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人生观念的影响,成就出彩人生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3.1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2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专题4:理想信念的内涵与作用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与信念辩证关系,理解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使大学生将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学习进步同祖国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让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4.1不忘初心:理想和信念的辩证关系
4.2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专题5: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坚定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5.1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
5.2坚定理想信念,点燃青春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专题6: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为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6.1力量、情感与信心之源:中国精神的历史底蕴
6.2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民族精神
6.3时代精神
6.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专题7:弘扬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新时代的坚定爱国者。
7.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7.2永远的中国心:做忠诚的爱国者
专题8: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科学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科学依据,自觉坚定价值观自信。使学生认识青年的价值取向;科学把握“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具体要求,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8.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8.2不数典忘祖、不照搬照抄:坚定价值观自信
8.3扣好人生的扣子
8.4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专题9: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的科学内涵;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
9.1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
9.2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专题10: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掌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发展,理解其主要内容,认识其当代价值;理解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于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的借鉴和吸收;培养学生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能力,从而形成文化自信,特别是深层次的价值观自信。
10.1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传统美德
10.2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国革命道德
10.3 中国智慧与继承创新: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专题11: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现实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自觉意识。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把握向模范学习、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引领社会风尚等基本理论。理解并领悟高尚道德品格的形成重在实践、贵在坚持,使大学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之中。
11.1 明礼知耻:社会公德之我见
11.2 做职场中的“卫道士”:恪守职业道德
11.3 守好婚姻与爱情的边界:弘扬家庭美德
11.4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锤炼个人品德
11.5学习道德模范,实现自我飞跃
11.6参与志愿服务,传播青春能量
11.7大学生如何引领社会风尚
专题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法律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作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具有初步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分析法治实践中一些具体问题的能力。
12.1 法律与法治
1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专题1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良法与善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逐渐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
13.1 良法与善治
13.2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3.3 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专题14:维护宪法权威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宪法的 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同时增强学生对宪法实施和监督的了解。
14.1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14.2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14.3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专题15: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课时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及其培养,充分认识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养成法治思维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利义务观,努力成长为具有优秀的法治素养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5.1 法治思维及其培养
15.2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意义
15.3 依法履行法律权利与义务
专题16:(附加单元)以案说法访谈
课时目标:通过邀请法律专家现场解析答疑,围绕大学生身边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现场教学,并通过案例分析把握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帮助同学们学会更好地建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素养。
16.1 以案说法:大学生身边常见的法律问题——一起拆穿校园诈骗
16.2 以案说法:大学生身边常见的法律问题——为情所“害”出路何在
16.3 以案说法:大学生身边常见的法律问题——为您揭秘大学生创业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 》(2023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5月版。

4.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8月版。

5.习近平:《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外文出版社,20196月版。

6.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2019年1031日。

7.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2024年718日。

8.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2019318日。

9.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正定》,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2月版。

10.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2098日。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平语近人:习近平书记用典,人民出版社,20193月版。

1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华书局,2018年4月版。

13.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7月版。

14.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用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11月版。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李艳萍

李艳萍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大学英语(口语)CAP

彭天笑

305826人参加

大学英文写作

李慧辉

53756人参加

会计学原理

王德宏

89109人参加

唐诗经典CAP

胡可先

78904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