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诗经》里“音”、“南”、“风”三字可以押韵?为什么上海话“外”、“语”二字都有鼻音声母?为什么“国”字的发音借入日语后变成了“こく(koku)”两个音节?这些看似互不相关的问题,其实都与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有关。无论是今天的汉语方音还是各种东亚语言中的汉语借音,都是汉语古音流传演变的结果。为了描写自己的发音,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印度语文的启发下形成了一套关于语音的知识,并据此建立了作诗和诵读的规范,这就是早期的音韵学。今天,音韵学已成功融入现代学术体系,发展为探索汉语古今方音,并广涉各种汉藏语和梵、蒙、日、朝、越等东方语言的庞大学科。从来源上看,它是一门融合了印度、中国和西方三种传统的奇特学问。
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音韵学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更好地把握各时期汉语以及各种现代汉语方言的特点,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和对方言价值的认识。作为语言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承者,我们可以在音韵学中接触到古今中外的多种语言和语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演变规律以及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对于学习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的同学而言,音韵学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日、朝、越语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本课程是一门音韵学入门课,力求全面清晰地介绍传统音韵学的基本内容,同时兼顾音韵学的现代发展以及汉语同其他东亚语言间的音韵联系。根据音韵学的学习规律,我们将首先介绍音韵学的基本范式(必修)和中古音体系(必修),然后将以此为基础,上及上古音(选修),下及近代音(必修)和现代方音(必修),并旁及日、朝、越等东亚语言中的汉语借音(必修)。课程将以教师讲授为主,充分利用各种文献材料和语言例证,同时辅以丰富的图片和影音资源,力求深入浅出,使同学们能够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方言和外语经验以及各种文史知识联系起来,在学习中获得启迪和愉悦。
学完本课程后,同学们将初步掌握汉语的中古音体系,了解汉语上古音、近代音和现代方言语音的特点。同时,大家还将初步认识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中的汉语借音体系,并学会在东亚语言的整体关系中看待汉语。
第一讲 东亚的语言世界:走进音韵学
1.1 汉语语音的历史变化
1.2 汉语语音史与东亚语言
1.3 音韵学的内容和价值
1.4 音韵学的传统和方法
1.5 音韵学的预备知识
第一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第一讲单元测验(提高题)
第二讲 与古人一起认识语音:音韵学基础(一)
2.1 反切
2.2 声母
2.3 韵母
2.4 声调
2.5 近体诗诗律
第二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第二讲单元测验(提高题)
第三讲 与古人一起认识语音:音韵学基础(二)
3.1 韵书
3.2 韵图
3.3 韵及相关概念小结
第三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第三讲单元测验(提高题)
第四讲 隋唐人是怎么说话的:汉语中古音(一)
4.1 中古音的性质和研究方法
4.2 中古声母
4.3 中古韵母
第四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第四讲单元测验(提高题)
第五讲 隋唐人是怎么说话的:汉语中古音(二)
5.1 韵图中的中古声母
5.2 韵图中的中古韵母
5.3 中古音的构拟
第五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第五讲单元测验(提高题)
第六讲 听孔子吟诗:汉语上古音(一)(选修)
6.1 上古音的分期和研究材料
6.2 上古声母
第七讲 听孔子吟诗:汉语上古音(二)(选修)
7.1 上古韵母
7.2 上古声调
7.3 上古音知识的运用
第八讲 元曲的韵味:汉语近代音
8.1 近代音的性质和研究方法
8.2 《中原音韵》与《韵略易通》
8.3 近代音的特点
第八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第八讲单元测验(提高题)
第九讲 在方言中发现历史:现代汉语方音
9.1 汉语方言及其分区
9.2 官话方言
9.3 吴方言
9.4 湘方言
9.5 赣方言
9.6 客家方言
9.7 粤方言
9.8 闽方言
9.9 其他方言
第九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第九讲单元测验(提高题)
第十讲 久别重逢的乡音:东亚语言与汉语语音
10.1 东亚的语言世界:回顾
10.2 汉藏语语音
10.3 对音
10.4 日本译音
10.5 朝鲜译音
10.6 越南译音
第十讲单元测验(基础题)
第十讲单元测验(提高题)
繁体字和国际音标(将在第一讲第1.5节讲授)。
一、推荐教材
1. 杨剑桥,2005,《汉语音韵学讲义》,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该教材内容全面、论述清楚,并吸收了较新的研究成果)
2. 董同龢,2011,《汉语音韵学》,北京:中华书局。
(该教材在台湾通用多年,以密切联系现代方言为特色,并结合了作者的研究成果)
3. 丁声树、李荣,2010,《汉语音韵讲义》,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该教材是一本经典而精炼的音韵学教材,侧重中古音以及中古音到现代北京音的变化)
4. 麦耘,2009,《音韵学概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该教材比以上三本更系统地呈现了学术界的一些新观点,但对初学者有一定难度,适合学完本课程后希望进一步提高的同学阅读)
5. 丁邦新,2015,《音韵学讲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该教材根据丁邦新先生2004年在北京大学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内容较新,保留了讲课时的亲切风格,适合学完本课程后希望进一步提高的同学阅读)
二、推荐工具书及网站
1.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2005,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81,《方言调查字表》,北京:商务印书馆。
3. 汉典网:https://www.zdic.net/(可查询汉字的上古、中古、近代音地位及各时期字形)
4. 韵典网:https://ytenx.org/(可查询各时期韵书及汉字的上古、中古、近代音地位)
5. 小学堂: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可查询汉字的上古、中古、近代音地位,现代方言语音及各时期字形等)
6. 复旦大学东亚语言数据中心:https://ccdc.fudan.edu.cn/bases/index.jsp(可查询汉字的上古、中古音及现代汉语方言语音特征等;链接开头“https”中的“s”是中国大学慕课网因网络安全原因自动添加的,请删去该字母后再打开)
7. Seeing Speech:https://www.seeingspeech.ac.uk/(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提供的国际音标发音数据)
Q : 为什么上古音部分(第六、七讲)是“选修”的?那么我可以略过不学吗?
A : 上古音的内容有一定难度,而且争议较多,所以很多学校的音韵学入门课都不教授,或者只是简单介绍。为了满足部分同学的学习需求,我们对上古音仍然做了系统讲解,但同时设置为“选修”,不作测验和考试要求。所以,不学习这一部分的确不影响课程成绩。
Q : 为什么课程提供的一些工具网站链接打不开?
A : 由于网络安全原因,中国大学MOOC网已将所有链接自动设为“https”开头。若链接无法打开,可将其复制后改为“http”开头。
Q : 虽然每个视频都提供了pdf文档,但在手机上只能查阅,不能下载。我想下载打印,可以吗?
A : 可以,需要用电脑登陆。在电脑上查看pdf文档时,右下角有一个“文档下载”选项,点击就可以下载了。
Q : 听说南方方言保存古代发音较多,对学习音韵学很有帮助。但我是北方人,能学好音韵学吗?
A : 每种方言(包括普通话)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没有哪种方言在所有方面都更接近古音。比如,吴方言声母相对古老,但韵母简化较多,像上海话“三”读 [sɛ],还不如普通话接近古音;粤方言韵尾相对古老,但声母多有变化,像广州话“昏”声母为 [f],还不如普通话接近古音。因此,每种方言各有特点。希望我们都能充分利用自己方言的特点,同时对其他方言和语言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提高。
Q : 国际音标是音韵学的预备知识,但看起来非常复杂,如果没有掌握好怎么办?
A : 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IPA)是一个可以用来记录人类所有语音的符号体系,如果要全面掌握它的发音和背后的原理,需要另外的语音学课。不过,我们不用着急,因为音韵学中用到的国际音标只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大家可以通过第一讲的1.5节先熟悉一下各种音标的发音和写法,留下一些印象,以后用到的时候可以不断回过头来看,作为复习。如果想要系统学习国际音标的话,可以参考我的另有一门课程“语音学”,课程网站上提供了各种发音示范:https://cc.shisu.edu.cn/G2S/site/preview#/rich/v/135589?ref=¤toc=2387(链接开头“https”中的“s”是中国大学慕课网因网络安全原因自动添加的,请删去该字母后再打开)。
Q : 听说学音韵学要背很多东西,如果不背可以吗?
A : 任何学科要深入学习,都必须熟记一些内容,具体记多少、记哪些,则取决于学习目的。我们的课程不会考查大家的记诵情况,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决定。如果只是想对音韵学有一个初步了解,可以以理解为主。如果要掌握音韵学,则应熟记一些基本内容,如宋人三十六字母、《广韵》声母体系、六十一韵部、二百零六韵等。如果要开展研究,还应熟记一些常用字的音韵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