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通过对各种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本课程以OBE理念为引导,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工具,能初步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分析工具对有关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其主要流派及其观点有一定了解。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于《宏观经济学》课程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预测宏观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和判断决策的能力。本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能够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同其他经济学应用学科结合,开展基本的研究分析工作,并为学习其他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等五部分。
(1)国民收入核算: 主要围绕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展开对宏观经济基本核算指标、核算方法的学习和研究。
(2)国民收入决定: 这部分知识的理论性较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是由什么决定的,是本课程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3)失业与通货膨胀: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这两大宏观经济现象的原因、影响及应对办法。
(4)宏观经济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工具、发挥作用的原理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为政府干预经济运行提供借鉴。
(5)经济增长:全面、客观看待各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并从理论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结合各国实际情况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提高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与经济政策,指导社会实践的能力,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打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通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概念性框架与宏观经济知识体系;将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失业与通货膨胀原理和宏观经济政策应用于经济领域实践;以所学的宏观经济方法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并能用理论解释经济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如下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对宏观经济实践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预测和评价的能力;运用所学宏观经济分析的理念和方法解决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3.素养目标
通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微观经济学》、《微积分》
教材: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下册), 《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参考教材:
(1)经济学原理(第7版),(美)曼昆著(梁小民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宏观经济学(第19版),(美)保罗˙萨缪尔森等著(萧琛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经济学(第四版),(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七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学习中遇到到问题,请发送邮件至limei@sia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