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考研全科400分攻略
微生物的世界
第1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9日 ~ 2025年05月31日
学时安排: 3-4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2周,共15周 已有 597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9)
spContent=本课介绍微生物学的进展与前沿及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本课程既可作为双一流高校非生物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类通识教育课程/文化素质课程,也可以作为其它高校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对在校生而言,本课可以培养学生采用不同视角与思维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认识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严谨性,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强化对生命伦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科学精神。 对一般社会学习者而言,本课程则可以给你带来知识的享受,了解自然与生命,学会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健康生活,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本课程是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上海交通大学校级一流课程。
本课介绍微生物学的进展与前沿及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本课程既可作为双一流高校非生物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类通识教育课程/文化素质课程,也可以作为其它高校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对在校生而言,本课可以培养学生采用不同视角与思维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认识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严谨性,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强化对生命伦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科学精神。 对一般社会学习者而言,本课程则可以给你带来知识的享受,了解自然与生命,学会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健康生活,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本课程是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上海交通大学校级一流课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微生物的世界》由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陈峰教授负责并主讲,因本课程的知识构架相对灵活,即可以作为生物类专业选修课,也可以作为自然科学类的通识教育课程。本课程首次开设于2012年秋季学期,2015年获得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6年成为上海市精品课程2020年获得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包括本课程在内的《上海交大生命科学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包括本课程在内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体系获得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科学,本课程向学习者介绍微生物领域中的一些经典案例及最新进展,并将经典、基础的观点、理论、概念以及日新月异的微生物学新观点融入教学当中。通过课程的学习,使课程学习者对微生物世界具有一个良好的、较为全面的理解,并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涵义,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创新思维,达到能力建设与人格养成的目标。

授课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以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为内容和工具,向大学本科生及公众介绍生命科学的进展前沿,以及所需基础知识,以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及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课程强调知识性与前沿性,贯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素质、突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获得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生物学现象的能力,了解和认识科学的严谨性,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通过学习者对微生物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培养他们采用不同视角与不同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融为一体。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对课程的安排进行总体介绍,引入微生物的概念,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奇妙及分布,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
1.1 什么是微生物1.2微生物亦敌亦友1.3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1.4微生物学的未来大有可为
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特点
课时目标:了解微生物的分类,以及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直观地看到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图片,增加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同时了解微生物的各种特点。
2.1细菌(Eubacteria)的多样性2.2呈丝状的真细菌:放线菌2.3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2.4蓝细菌(Cyanobacteria)2.5微生物的特点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课时目标:通过了解地球生命的进化历程,对生命的起源有一个初步而全面的了解。
3.1地球生命演化的证据3.2远古生命的起源:RNA生命形式3.3现代细胞生物演化轨迹中的几次大飞跃3.4细胞生物的系统发育观3.5真核生物演化的内共生学说3.6生命的起源仍是一个待解之谜3.7细菌分类学
微生物的研究方法:经典方法与微生物组研究
课时目标:通过了解柯赫作为微生物学奠基人的成果,了解什么是纯培养、纯培养对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显微技术的发展、如何在实验室里富集、选择、分离、纯化、培养出所需的微生物菌株、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微生物。
4.1显微镜和显微技术4.2微生物的培养与纯培养4.3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4.4从基因组到微生物组
细菌的结构
课时目标:通过革兰氏染色产生的差异,了解到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进而了解到完全不同的古生菌细胞壁结构及真核生物(真菌)细胞壁的不同。了解到细菌的一些特殊结构,如芽胞、鞭毛等,从而了解细菌的“寿命”有多长,以及细菌是如何运动的。
5.1革兰氏染色之谜5.2细菌的寿命有多长?5.3细菌靠什么运动?5.4细胞质中的内含物
舌尖上的微生物
课时目标:通过了解和分析发生在小小泡菜坛里的微生物变化与代谢的过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英国如何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紧缺的战略物质,学习微生物代谢的类型,从而理解地球上生命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工业化规模的微生物发酵过程需要怎样的设备,要经历怎样的放大过程,内容包括了工业微生物的特点,大规模发酵的方式,有哪些与我们相关的微生物产品如酒、醋、抗生素等。
6.1泡菜坛里有乾坤6.2酸奶的制作6.3酿酒6.4口腔中的菌群6.5肠道正常菌群——肠道微生物组 6.6食物中毒
让人无可奈何的病毒
课时目标:结合近十年来陆续进入人们视野,引起世界卫生组织高度关注的流感病毒以及冠状病毒,了解流感病毒的命名基础、为何流感病毒“屡禁不止”,学习病毒学的基础知识。
7.1什么是病毒?7.2流感病毒7.3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7.4肝炎病毒7.5如何培养和研究病毒7.6病毒与人类的复杂关系
传染病控制与生物恐怖主义
课时目标:学习影响公共健康的生物种类与分布特点,了解公共健康管理的基础知识,以及了解生物恐怖主义的特点与危害。
8.1全球健康现状8.2疫病的出现与再现8.3生物战与生物武器
微生物的生长控制与超级细菌
课时目标:学习微生物特别是细菌是如何繁殖的,它们的生长过程(生长曲线)有何特点。人类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控制它的生长(包括促进和抑制)?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学会如何与微生物共处。
9.1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9.2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9.3抗生素9.4有矛就有盾:“超级细菌”的出现
人如其食?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
课时目标:通过一些实例,了解肠道菌群是如何与人类共同进化的,又是如何影响人体的代谢的,引入元基因组的概念。
10.1肠道菌群参与肥胖发生的证据10.2人体肠道菌群是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之一10.3更多科学问题被提出10.4大熊猫:竹子并非理想食物10.5肠道菌群研究的未来
期末在线考试
一共50道单选题和判断题。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无预备知识和先修课要求。

参考资料


《微生物学(第二版)》,邓子新 陈峰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21年出版,第二版,ISBN 978-7-04-055316-

常见问题

Q1 : 这门课是否需要先修课基础?

A : 无需任何先修课程。


Q2:这门课面向的主要对象是谁?

A:《微生物的世界》即是面向重点院校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的自然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同时也适合普通高校的生物类/非生物专业学生作为微生物学专业课程学习,还适合社会公众学习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达到这一目标,本课程在构架设计、内容选择等方面,做了相对灵活的安排。


Q3: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什么?

A:针对当今知识获取极为便利化但又碎片化的事实,避开了“知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转而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性培养。


Q4: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A:本课程目标是以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为内容和工具,向大学生及公众介绍生命科学的进展前沿,以及所需基础知识,以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及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对一般社会学习者而言,本课程则可以给你带来知识的享受,学会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健康生活,学会如何避免被网络上铺天盖地似是而非的”养生帖“、”知识帖“蒙蔽自己的双眼。

上海交通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陈峰

陈峰

教授

梁如冰

梁如冰

副研究员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