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建立法律思维的自觉
在目前全球范围内所存在的英国、德国、日本等多种经典阅读模式中,对于中国的法科新生以及想要一窥门径的其他专业同学而言,法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开设必须结合学生的几乎零起点现实,宜以芝加哥大学哈钦斯学院的“一卷式经典阅读”作为最佳参照系。换言之,精选通俗易懂而又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法学经典阅读,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法律思维的自觉。因此,特别强调不能沿袭过往的“概论式阅读”、“工具性阅读”或“快餐式阅读”,而是展开文本解读、语境分析、意义阐释、风格赏析和谱系定位的五重进阶阅读,让学生理解经典的学思发育、理论成长出发点,搜索其问题意识,探讨其讨论问题的门径和进路,赏析其意义和定评。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掌握法律思维的基本方法,了解如何从法律的视野观察、分析、综合以及处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五重阅读法】
第一进阶:文本解读。强调一卷在手,通过阅读,首当掌握其结构,包括以章节为帜的形式结构和以内在关联为缘的内容结构;其次明白其问题意识以及作者是如何回答问题的,包括其主张的陈述自己主张的进路;然后获悉其基本命题、该书的主要理论和思想,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关于本书的一个总体意象。
第二进阶:语境分析。为了解决基本命题提出的深层背景,以及哪些因素促使作者凝思运笔,就必须叩问其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并且了解该经典著作在知识、理论和思想脉络中的特定时空场景。
第三进阶:意义阐释。基于文本和语境分析,阐释其意义,即基于语境的经典文本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命意,我们从此意义中又能获得什么,包括固有的意义与接受者赋予的意义、文本明示的意义与读者阅读进程中触发、引申的意义,不言之言与微言大义等。
第四进阶:风格赏析。此进阶相较于意义的阐释更加“空灵”一点,也可能更为“见仁见智”。通过风格赏析,肯定对它的叙事视角、研究进路加以分析,藉此可看出作者的知识姿态、文本结构及其背后的文本心理的种种独特性,乃至语言的风格评判。
第五进阶:谱系定位。大致经过以上几重进境之后,对于这部经典在知识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位置,通常会有一个总体印象。将枝蔓抖去,细节隐去,放入时间的纵深之中,总体而言,看它承继或者增进了何种知识,证立或颠覆了什么命题,从而展现知识、思想和学术的杰出成就。
【阅读对象】哈特的《法律的概念》
【阅读意义】该本小册子系作为世界三大法学流派之一“分析法学派”最具代表意义的伟大著作,集中讨论了法律领域内有关义务、道德、规则这些争论经久不绝的基本范畴,深刻阐释了法律思维的独特之处,以无与伦比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了“法律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迄今为后世难以超越,奠定了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恒久魅力。
【学习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广泛涉及,在课外多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书籍、报刊文章、文献和资料,查阅相关的网站资料;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思考结果,参与课堂讨论。
【个性化的要求】本课程涉及哲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多个领域中与法律思维紧密相关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对某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思考,并以此作为自己课堂学习心得报告的主题。鼓励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形成创新性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素质。
1、课内精读哈特的经典作品《法律的概念》;
2、掌握文本解读、语境分析、意义阐释、风格赏析和谱系定位的“五重阅读法”;
3、掌握法律思维的基本方法,学会从法律的视野观察、分析、综合以及处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4、课外阅读经济学、政治学的经典文献(节选),辅以相应经典判例,解说法律思维与政治思维、经济思维的基本关系与哲理。
5、运用法律思维分析探讨“农村土地改革”、“信访现象”、“物权保护”、“地王现象”、“医患反举证”、“刑讯逼供”、“扫黄打非”等社会现象和现实案例。
第一部分 法律思维导论
【课前准备】阅读指导+经典书单(必读)
1.1 法律思维导论(时长13分种)
1.2 法学经典的基础和进阶阅读(时长23分钟)
1.3 & 1.4 法律思维从封闭走向开放(上、下)(53分钟)
1.5 中国法治对法律思维影响(37分钟)
1.6 中国法治与法律思维的运用——纠纷解决
第二章 法律思维的特征及面临的挑战(上)
2.1 法律思维的三大特征(31分钟)
2.2 法律思维面临的挑战(30分钟)
2.3 法律思维难题之一:法律与道德的两难(21分钟)
2.4 法律思维难题之一:法律与道德的两难(34分钟)
【第一次作业指导】洞穴奇案的模拟判决理由
第一次作业:真实与虚拟案例“两难”挑战
第三章 法律思维的特征及面临的挑战(下)
3.1 法律思维难题之二:形式理性适用的例外(24分钟)
3.2 法律思维难题之二:帕尔默案之辩(24分钟)
3.3 法律思维难题之三:法律上的悖论(23分钟)
3.4 法律思维难题之四:法律、习惯与法理(24分钟)
3.5 法律思维难题之四:立法与法律适用中的思维之辩(24分钟)
第四章 法律的三个面相:本我、超我和自我(上)
4.1 法律的三个面相
4.2 法律本我
4.3 法律本我与习惯
课外阅读
单元测验
第五章 法律的三个面相:本我、超我和自我(下)
5.1 法律本我与原则、常理(31分钟)
5.2 法律超我(18分钟)
5.3 & 5.4 从法律的本我、超我到自我(93分钟)
课外阅读
第六章 程序何以重要
6.1 程序何以重要
6.2 程序的基本问题(上)
6.3 程序的基本问题(下)
6.4 正当程序要素与符号
6.5 新程序主义的兴起
第七章 法律的道德性
7.1 法律的道德性决疑
7.2 恶法亦法吗
7.3 法律的道德性
7.4 程序自然法
先修课程:零起点
面向对象:本科生、社会公众,不限专业
计划学时:32课时
指定教材:杨力著:《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指定法学经典阅读书目:哈特著:《法律的概念》,法律出版社,2018年。
更多经典阅读推荐书目请参见第一单元发布的“法学经典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