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力学》课程2006年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2009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教改成果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课程负责人蔡国平曾经荣获校教学名师、“唐立新”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校教书育人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振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大至宇宙,小至原子粒子,无不存在着振动。人类本身也离不开振动:心脏的搏动,耳膜和声带的振动等。工程中的振动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建筑结构和桥梁在风或地震载荷下的振动,机械系统运行中所产生的振动,刀具切削过程中的振动,飞机机翼的颤振等等。各个不同领域中的振动现象虽然各具特色,但有着共同的客观规律,因此有可能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进行研究。振动力学就是这样一门力学分支学科。在统一的力学模型基础上,振动力学应用数学、实验和数值计算等方法,探讨各种振动现象的机理,阐明振动的基本规律,从而为解决实践中可能产生的振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振动力学是力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与机械、航空、航天、土木等工程密切联系的技术基础课程。我校振动力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工程力学系于1958年设立,1959年即开设振动力学课程。多年来在刘延柱教授、蔡国平教授的组织和精心建设下,课程小组在课程体系、教材、双语、网络教学、实验等多方面进行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1998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振动力学》教材第1版,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获得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教材类一等奖;2011年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了教材第二版;2019年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出版了第3版。3版教材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优势,读者可以通过网上访问或者手机扫描二维码开展数字化课程的学习,另外教材中还附有30个振动视频文件二维码,读者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观看。教材出版以来,一直被上海交通大学采用为振动力学课程教材,也被国内许多高校采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课程授课所使用的电子教案是在参考国内外百余部振动教材基础上所精心研制的,它汲取了不同教材的优点,教案内容与授课用教材有很大不同,算例则全部不同于教材,这样学生相当于学了两本书,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该电子教案也在全国高校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与推广。

学习振动力学的主要目的:

1. 掌握振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用以确定和限制振动对工程系统和机械产品等的性能、寿命及安全的有害的影响。对于大多数的工程系统,振动是有害的,它往往是造成结构破坏的直接的原因。例如,振动会影响精密仪器的性能,降低加工精度和光洁度,加剧构件疲劳和磨损,缩短机器和结构的使用寿命。飞机和汽车等的振动即使不引起破坏,也会劣化乘载环境,强烈的振动噪声会形成公害。

2. 应用振动理论去创造和设计新型的振动设备、仪器和自动化装置。例如,将振动用于生产工艺如振动传输、振动筛选、振动抛光、振动沉桩、振动消除内应力等。此外,电系统的振动也是通讯、广播、电视、雷达等工作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全面地认识工程结构的振动规律,而且有助于认识自然和工程中的振动现象,有助于培养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为解决工程振动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共计48学时,详细课时分配见课程大纲部分。

授课目标

本课程属于力学基础课程,希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逐步学会自己从前人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演绎推导的结果中,体会和领悟这些人类高级心智文明的成果,使学生自己真正学懂力学,而不是被教会力学;同时希望学生通过研究式的钻研、探索乃至犯错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事理和繁杂无序的结果数据中,寻找与总结内在关系和规律的能力,并且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在科学研究和事理处理上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意志。提高他们的力学素质和修养,提高他们开展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以及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具备对工程振动问题正确的力学建模能力、以及运用振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Ø 理论力学

Ø 材料力学

Ø 高等数学(或工科数学分析)

Ø  线性代数

Ø  常微分方程


参考资料

本课程所用教材:

刘延柱,陈立群,陈文良 编著《振动力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其他推荐参考教材:

1.倪振华.《振动力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2.Rao S S. Mechanical Vibration [M]. 5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2011.

3.Timoshenko, S.Vibration Problems in Engineering(4ed),John Wiley & Sons,1974.

4.季文美.《机械振动学》,科学出版社,1985.

5.方同,薛璞.《振动理论及应用》,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6.刘习军、贾启芬、张素侠主编,《振动理论及工程应用》,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7.邢誉峰,李敏.《工程振动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8.蔡国平,刘翔.《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科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