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不挂科
造型基础—设计素描
第8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03日 ~ 2025年07月07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5周,共18周 已有 280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21)
spContent=设计素描是设计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围绕结构、明暗、图式创意、速写草图四大板块,讲授透视、构图等基础造型语法,结构形态及明暗光影规律的分析与表现,研究和揭示视觉表象及潜在要素,通过速写与草图应用在观察、理解、想象、创造和表达等设计思维的过程中,为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设计素描是设计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围绕结构、明暗、图式创意、速写草图四大板块,讲授透视、构图等基础造型语法,结构形态及明暗光影规律的分析与表现,研究和揭示视觉表象及潜在要素,通过速写与草图应用在观察、理解、想象、创造和表达等设计思维的过程中,为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设计素描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建筑、园林设计等各类设计专业的重点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现代设计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为基点,以培养设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为目的,以“设计贯穿教学”的专业教学方针为核心思想,把“素描是视觉语言”、“思维视觉化”等教学理念融入新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旨在使学习者在受到技法训练的同时,通过观察、分析和表现等研究过程进一步走向探索、发现和想象的创造过程,使素描这一媒介成为设计专业学习的切入点。

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

1 培养洞察力、分析能力及正确的观察方式;

2 掌握视觉语言的语法组织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对三维造型的思考、分析、记忆、组织表达能力;

4 培养客观视觉表现和视觉审美能力;

5 建立对物象研究的个性化的形态观点、审美观点,拓展想象和创意的表现空间;

6 学习视觉语言的口语表达和创意视觉化的能力;

7 锻炼视觉思考及交流能力。


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1 配有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课程配有国家级规划教材《设计素描》,各章节教学内容同步。有对不同设计专业的学习安排指南。

2  教学理念更新转型 

 从单一写实向多元教学方法转型。从注重技能训练向注重创意表现转型。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转型,力求以素描教学的普遍性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

3 教学方法革新。

  我们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审美心理学理论,创造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同类教科书中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训练形式,例如:为了开发右半脑思维,采用了“触觉转换训练法”和“盲画速记练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设计了“三维观察训练法”、“空间重构训练”、“推导与默写”、“综合测验”等教学内容。练习阶段的设计与安排如“头脑风暴训练”,“找形练习”,“设计速写进阶”,“结构与明暗表现的步骤演示”等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对于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普及素描语言,尤其是速写和草图在各专业设计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授课目标

1 培养洞察力、分析能力及正确的观察方式;

2 掌握视觉语言的语法组织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对三维造型的思考、分析、记忆、组织表达能力;

4 培养客观视觉表现和视觉审美能力;

5  建立对物象研究的个性化的形态观点、审美观点,拓展想象和创意的表现空间;

6 学习视觉语言的口语表达和创意视觉化的能力;

7 锻炼视觉思考及交流能力。

课程大纲
概论
课时目标:建构正确的造型基础认知,树立视觉语言观念。培养学生的造型艺术鉴赏能力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1.1 素描概念
1.2 素描之体、象、用
1.3 设计素描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素描的研究要素
课时目标:培养洞察力、分析能力及正确的观察方式
2.1 显在要素
2.2 潜在要素
媒介与工具
课时目标:了解设计素描的媒介工具的种类,掌握其中几种。
3.1 素描的表现媒介和材料
3.2 基本姿势
3.3 素描的基本表现语汇
透视法则
课时目标:了解基本透视原理,学会简易的透视画法,培养视觉语言的语法组织和表达能力
4.1 透视基本原理
4.2 透视的基本规律
4.3 透视图法应用
构图法则
课时目标:了解并应用基本构图原理,掌握视觉语言的语法组织和表达能力
5.1 构图概念
5.2 构图元素
5.3 构图法则
5.4 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
5.5 传统构图法
结构的研究与表现
课时目标:培养对三维造型的思考、分析、记忆、组织表达能力
6.1 结构分析
6.2 结构的表现形式
6.3 几何形体的结构表现
6.4 综合形态的结构表现
6.5 空间结构的表现
明暗的研究与表现
课时目标:培养客观视觉表现和视觉审美能力;学习写实表现技法
7.1 光影规律
7.2 黑白关系
7.3 体量感的表现
7.4 空间感的表现
7.5 材质感与色彩感的表现
图式构成
课时目标:建立对物象、图像研究的个性化的形态观点、审美观点,拓展想象和创意的表现空间
8.1 图式分析与形式构成
8.2 造型要素与构成表现
8.3 线与图形意象
8.4 盲画
想象与创意表现
课时目标:培养个性化的形态创意思维能力、拓展想象和创意的表现空间
9.1 通感训练
9.2 想象与创意
9.3 创意手法——形式重构
设计速写
课时目标:学习视觉语言的口语表达、训练观察、分析、表达、记忆的快速视觉化能力。锻炼视觉思考及交流能力、
10.1 工具
10.2 速写基础练习
10.3 设计速写阶段练习
10.4 视觉笔记
设计草图
课时目标:学习视觉语言的口语表达和创意视觉化的能力、锻炼视觉思考及交流能力、
11.1 设计草图的表达方式
11.2 设计草图的表现形式
11.3 草图风格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基础素描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使用教材:

《设计素描》孔繁强,2011,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设计素描》 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基础教学大纲,吴华先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 约翰 伊顿,《造型与形式构成》 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及其发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 王中义,许江, 1992《从素描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 斯图瓦特 鲌赛, 1990,《现代素描技法》,湖南美术出版社

[5] 约瑟夫 穆格奈尼,1990《美国当代素描教学》中国工人出版社

[6] 尼科莱德斯, 1991《捷什尔与盲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7] Paul Laseau,2000,Graphic Thinking for Architects and Designers,

[8] Norman Crowe, Paul Laseau , 2000, Visual Notes for Architects and Designers

[9] 清水 吉治,1998,スケッチによる造形の展開,日本出版サービス。

[10] 松本英―郎、深沢純子、1985、デザイナーのための精密デッサン

常见问题

Q : 非设计专业的学生是否可以学习本课程?

A : 可以学习,人类思维的双重性——词汇性的、分析性的思维主要位于人类大脑的左半球,形象的感知性思维主要位于右半球。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通过形象思维训练在某种程度上人们也在同时学习控制自己大脑处理信息的模式。《用右脑画素描》的作者贝蒂(美)曾被邀请帮助IBM等五百强公司培训员工的创新思维。学习视觉“语言”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主动探索世界的能力,进一步促发创新思维。所以,非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本课程,而且会深受其益。

Q : 没有绘画基础的话,如何学习?

A : 本课程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完全适合零基础的学习者。没有手绘基础的话,建议按各章节作画步骤指示从临摹,到写生,再到默写,多多练习。

Q :  我已通过艺术类考试进入专业院校学习,还有必要学习本课程吗?

A : 完全有必要,应试教育有不少弊端,本课程更注重在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而不仅是赏心悦目的结果。本课程可以帮助你更新素描观念,重新认识作为“视觉语言”的素描,让它成为你未来的的探索工具和创新思维载体。

Q : 多学习设计软件是不是弥补手绘较弱的短板?

A : 素描是眼心手配合的系统协调过程,期间还包括了发现、分析、理解、重构和创造,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对物像形成内化的感性认知。这是软件无法做到的,虽然它可以精确地模拟物像,但无法作为思维载体快速地进行反馈和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孔繁强

孔繁强

副教授

推荐课程

中国书法

任德山

91973人参加

走近摄影

黎大志

60791人参加

交互数字媒体技术与设计

王巍

19983人参加

红点设计师带你学习犀牛建模

蜂蜜棒糖

81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