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与生活》是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从刑事法学、犯罪学等法学基本原理与人们日常生活主要方面相结合的角度,向学员揭示刑法与周围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较为系统的法理解析和大量的实例解剖,使学员正确理解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形成社会主义刑事法治理念和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使学员熟悉刑法对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自由进行保护的方式、方法和限度,熟悉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但又可能不容易识别到的刑事风险,了解犯罪产生和防治原理;培养学生及时识别刑法风险、科学防范刑法风险、恰当应对刑法风险的能力;使学员能够正确使用刑法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维护自己的权利,避免误入犯罪歧途,防止成为犯罪受害者。在此基础上,培养学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健全学生基本人格,丰富学生处世经验;同时,通过让学员积极参与对疑难案例、热点问题的分析、研讨,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运用法律观点观察、分析、判断、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拉近大学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距离。
说明:本课程视频中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均来自于互联网络。
具体目标:
1、通过较为系统的法理解析和大量的实例解剖,使学员正确认识刑法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科学的刑法观和刑事法治理念.
2、使学员掌握基本刑事法知识和原理,并能够用以解决常见的刑法问题。
3、使学员熟悉刑法对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自由进行保护的方式、方法和限度,使学员能够正确使用刑法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维护自己的权利。
4、使学员了解犯罪产生和防治原理,使学员能够及时识别刑法风险、科学防范刑法风险、恰当应对刑法风险,避免误入犯罪歧途,防止成为犯罪受害者。
在此基础上,丰富学员处世经验,健全学员基本人格,培养学员法治理念,拉近大学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提高学员对社会的适应性。
第一讲 刑法概述
1.1 刑法的概念和特征
1.2 刑法的机能
1.3 我国刑法的体系和特点
1.4 罪刑法定原则
1.5 我国的刑法空间效力
第一次作业
第一讲测试题
第二讲 犯罪成立的基本原理
2.1 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2 危害行为的特征和种类
2.3 刑事责任能力
2.4 犯罪主观方面的罪过形式
2.5 单位犯罪
第二讲测试题
第二次课后作业
第三讲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刑事责任
3.1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
3.2 共同犯罪
3.3 连累犯罪
第三讲测试题
我国刑法对于共同犯罪中各种共犯的刑事责任是怎么规定的?
第四讲 刑罚的种类和制度
4.1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4.2 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限制适用
4.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量刑制度中的体现
4.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行刑制度中的体现
第四讲测试
请根据第四讲视频内容和指定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第五讲 刑法与公民人身安全
5.1 刑法对公民人身安全的保护
5.2 关注故意杀人罪的刑事风险
5.2 关注强奸罪的刑事风险
第五讲测试
请根据所学习的刑法原理,分析以下案例。
第六讲 刑法与公民人身自由
6.1刑法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犯罪的惩治
6.2 刑法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惩治
第六讲测试题
第七讲 刑法与公民其他人身权利
7.1刑法与人格名誉
7.2 刑法与公民个人信息
7.3 刑法与婚姻家庭(一)
74. 刑法与婚姻家庭(二)
7.5 刑法与弱势群体
请根据视频以及指定教材,完成下面测验题目
第八章 刑法与公民政治权利
8.1 刑法对公民政治权利的保护
8.2 公民政治自由的刑法边界
第八章测验题
第九讲 刑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
9.1 刑法与财产所有权
9.3 刑法与知识产权(一)
9.3 刑法与知识产权(二)
第九讲测试题
第十讲 刑法与公共秩序
10.1 刑法与交通运输安全
10.2 刑法与公共秩序
10.3 刑法与网络安全
10.4 刑法与环境资源
10.5 刑法与禁毒
请根据视频和教材,完成以下测验题
第十一讲 刑事风险的防范
11.1 个体犯罪的发生原理(一)
11.2 个体犯罪的发生原理(二)
11.3 个体犯罪的预防措施(一)
11.4 个体犯罪的预防措施(二)
11.5 犯罪被害的预防措施(一)
11.6 犯罪被害的预防措施(二)
请根据视频和教材,完成以下测验
第十二讲 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12.1 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
12.2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12.3 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12.4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一)
12.5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二)
12.6 几种特殊的诉讼程序和制度
第十二讲测验题
第十三讲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13.1 扭送犯罪分子
13.2 正当防卫
13.3 紧急避险
第十三讲测验题
课程总结
总结
本课程是大学通识课程,因而不需要预备知识。只要是大学生,都可以进行学习。非在校大学生,只要具备正常的中文阅读、理解能力,也都可以选修此课。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课程教材:张绍谦著:《刑法与生活》,法律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主要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李立众著:《刑法一本通》(第14版),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
刘志伟等著:《刑事诉讼法一本通》(第14版),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
康树华、张小虎著:《犯罪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八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版
Q : 本课程是否只需要看授课视频,就可以回答和完成所布置作业题,完成最终考试前的复习准备?
A : 由于授课视频时间有限,因而所讲控授只能是课程核心内容,并不是全部内容。因此,同学们除了观看、理解、掌握视频内容之外,还应当在课下认真自习所指定教材,即《刑法与生活》中相关章节的内容。否则,可能无法完全完成所要求的自学任务,也无法满足考试所需要掌握的全部知识。当然,视频所讲解的内容,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Q : 我国刑法在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补充。如果以后立法机关对现在刑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但我们的视频和教材没有及时作相应修改时,考试应当以哪些内容为准?
A : 如果立法发生变化,我们将尽量及时对讲授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补充。如果不能对视频进行及时调整修改,我们也会尽快在网站上发布通知,提醒大家注意法律的变化,根据新的立法理解、掌握相关法律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倘若在正式考试前确实未来得及调整时,学生无论按原有讲解内容回答问题,还是按新的立法变化回答问题,都算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