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大众传媒与文化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11月15日 ~ 2025年01月31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146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97)
spContent=《大众传媒与文化》是一门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客观地了解报纸、广播、电视、杂志、DV、电影、广告、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等的发展现状和传播特点,各大媒介所形成的媒介文化,以及对我们生活、工作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本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媒介、分析媒介、善用媒介和批判媒介,提升传媒知识和传媒素质,建立积极媒介意识和媒介识读能力,帮助学生提升信息时代的媒介修养和对日常媒介社会多一份敏感,提高文化批判能力与媒介素养。
《大众传媒与文化》是一门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客观地了解报纸、广播、电视、杂志、DV、电影、广告、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等的发展现状和传播特点,各大媒介所形成的媒介文化,以及对我们生活、工作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本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媒介、分析媒介、善用媒介和批判媒介,提升传媒知识和传媒素质,建立积极媒介意识和媒介识读能力,帮助学生提升信息时代的媒介修养和对日常媒介社会多一份敏感,提高文化批判能力与媒介素养。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鱼知道自己是湿的吗? 著名文化、媒介评 论家马歇尔 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经常这样问。“它当然不知道,”麦克卢汉说,鱼的生活太受制于水,只有在没水之时才会意识到自己的身处之境。人与大众媒介的关系亦是如此。媒介已然完全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以至于我们常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更甭说其影响了。媒介告知我们、 娱乐我们、取悦我们、烦扰我们。媒介改变我们的情感、挑战我们的智力、侮辱我们的智商。媒介甚至常常把我们降格成纯粹商品。媒介不仅定义我们,还在塑造我们的现实。


随着大众媒介在人们生活中无孔不入,以及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媒介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在日趋发达的媒介环境下,了解大众传媒与文化相关的知识,提升媒介素养,获得媒介批判的能力,深入了解大众传媒与文化的相关知识,获得批判的视野和思考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思辨等高阶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

授课目标

《大众传媒与文化》是一门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本校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以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成为未来的学术大师、治国英才、业界领袖、文化精英。本课程以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紧紧围绕新文科建设中的重构通识教育体系目标,紧扣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对培养学生厚重的人文素养、求真的学术追求、宽广的全球视野和批判的学术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本课程期冀通过通过媒介文化的价值引导,提升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理解媒介与国际传播的重要性,能够深刻理解和批判媒介,能够运用媒介表达文化自信。


本课程依托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对标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通识核心课程重构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厚重的人文素养、求真的学术追求、宽广的全球视野,具备学习和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成为卓越创新人才。


课程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媒介的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媒介的传播特点及文化特征; 正确认识媒介、分析媒介和批判媒介文化,全面理解媒介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2)能力目标:获得媒介识读和批判能力;拥有高层次的媒介修养和与媒介敏感度;具备媒介实践与创新能力;具备独立制作媒介作品的能力与技能。

(3)素质目标:提升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锻炼表达与呈现作品及思想的能力,获得跨文化沟通交流与全球胜任力。

(4)价值目标: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人生价值观、媒介价值观;面对多种媒介形态与复杂的媒介内容时,能够甄别是非,正确认识媒介内容。


课程大纲
媒介与文化
1.1 什么是文化;
1.2 文化维度理论;
1.3 媒介与文化刻板印象;
大众媒介的影响
2.1 电子媒介对人的负面影响;
2.2网络成瘾与媒介依赖;
2.3 媒介对儿童的影响;
2.4 媒介素养;
麦克卢汉媒介观与媒介发展
3.1 麦克卢汉媒介观:媒介是人的延伸;
3.2 麦克卢汉媒介观:媒介即讯息;
3.3 媒介的发展历程;
3.4 媒介的功能说;
媒介与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
4.1 媒介符号学理论
4.2 从批判学派到后现代主义
4.3 媒介奇观理论
4.4 媒介、性别与身体
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理论
5.1 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5.2 有限效果论: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
5.3 适度效果论:拟态环境与议程设置
5.4 强大效果论:沉默的螺旋与第三人效果
5.5 强大效果论:知沟、涵化与框架理论
书籍发展与文化
6.1 浅阅读时代的来临
6.2 书籍的发展:从甲骨文到电子书
报刊杂志的发展与文化
7.1 中国报纸发展:从汉唐邸报到现代新闻事业
7.2 美国报纸发展:从“黄色新闻”到“扒粪运动”
7.3 杂志发展与分众化时代
广播电视的发展与文化
8.1 广播发展历史
8.2 电视发展历史
8.3 娱乐节目发展:从舞台秀到真人秀
8.4 电视剧的种类与文化影响
电影发展与文化
9.1 好莱坞电影历史与文化
9.2 明星制度与大众文化
9.3 电影中类型文化
9.4 电影中的阶级再现
广告与文化
10.1 广告中的流行文化
10.2 公益广告与社会正能量
10.3 广告中的文化误读
社交媒体与网络文化
11.1 网络流行语
11.2 网络与二次元文化
11.3 网络与青年亚文化
11.4 网红文化与粉丝经济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斯坦利·J·巴伦著, 刘鸿英译 (作者):《媒介认知与文化》第3版,2005年;
  2. 巴兰, 《传播概论-媒体素养与文化》(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3. 谢丽·比亚吉(Shirley Biagi) (作者), 宋铁军 (译者),《媒介/影响:大众传播媒介概论(第9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1
  4. 查尔斯·斯特林(J.Charles Sterin) 著;王家全等 译.《大众传媒革命》,2014;
  5. 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1;
  6. 斯坦利 巴兰 丹尼斯 戴维斯 著 曹书乐 译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五版)2014;
  7. 斯坦利·J·巴兰 (Stanley J. Baran) (作者), 何朝阳 (译者)《大众传播概论:媒介素养与文化(第8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16年
  8. 詹姆斯•波特 (Potter W.J.) (作者), 李德刚 (译者), 等 (译者)《媒介素养》(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
  9. 约瑟夫·R·多米尼克 (Joseph R.Dominick) (作者), 黄金 (译者), 蔡骐 (译者)《大众传播动力学:转型中的媒介(第12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15年;
  10. 查尔斯·斯特林 (J.Charles Sterin) (作者), 王家全 (译者), 等 (译者)《大众传媒革命》
上海交通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王茜

王茜

副教授

艾青

艾青

副教授

郝烨

郝烨

副教授

推荐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

张帼奋

34609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893822人参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车万翔

129860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快速入门与提高

吕春利

92586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