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学习
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基础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基础》慕课针对国际上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面向我国2022年4月推出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要求,围绕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的缘起、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内容、教学、评价、资源等开展教学与研讨,希望能够帮助师范生、在职教师和相关同行做好跨学科教学的准备。 —— 《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基础》课程团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上线不到两个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一亿。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科技的巨大潜力。人工智能成为科技教育的对象,也可能成为科技教育的工具或途径。这是科技教育的新时代,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成为科学教育的新趋势,然而任何教育变革都需要克服教师准备这个难题。

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提升公民科技素养与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我国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更是加入了每个学科都要安排10%以上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教育的要求。

通常,除了幼儿师范和部分小学教师,师范生是以单学科教师为目标来培养的。而现在中小学教师需要把跨学科教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要求,我们这门课历经4年多的建设,就是希望能够与师范大学与中小学学校一起应对这个挑战

国际科学教育学会理事会主席张宝辉(2020-2023)及陕西师范大学团队,经过多年努力,研发出了这门富有创新性的课程,以满足这一时代需求。

本课程涵盖了科技发展的关键背景、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的理念与挑战,以及应对方法。这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步,也是应对科技发展的关键之策。

本课程面向“国家一流课程”标准,秉持“学习者作为课程共同创造者”的理念,学习者对课程内容选择和教学有机会深度参与。诚邀更多同行对课程的更新、推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起为跨学科科技教育做出贡献!

授课目标

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教师担负着培养科技人才的重任。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首先要有好的教师。课程积极响应2022年义教课标要求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号召,面向职前与职后教师设立。课程总目标如下:

1.素养目标:培养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娴熟的教育教学素养、良好的信息诊断素养、持续的学习反思素养

2.认知目标:理解跨学科融合教育内涵,掌握跨学科融合教学基本流程,掌握跨学科融合教育资源的获取途径和方法等

3.动作技能目标:学会运用跨学科融合教学理论、方法,设计并实施学科融合教学,完成复杂跨学科教学任务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意识到我国科技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跨学科教育对学生发展重要性,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师范生以及关注教育学的同行。希望您能: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操作技能,譬如可以安装/卸载软件,上网等;

2.具备积极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与批判接受的习惯。

参考资料

余淑珍, Androsov(江伟)), & 张宝辉*. (2021). 学习共同体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近十年35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 

张宝辉. (2023). 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讨(工作坊).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年会, 天津. 

Wang, X., Zhang, B. H., & Yan, Z. (202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oles of Science Teachers Publish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35(2), 173-179

(未完待续)